3、万里请缨,血战北疆。
大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陷,冤死云阳狱中,朝庭因秦良玉屡立战功,遂令袭职,代领石柱宣抚使。从此秦良玉卸裙钗、易冠带。侍女卫队皆戎装雄服,南征北讨,声威远震。
秦良玉得掌兵柄之日,正值女真族崛起于东北,对明廷构成严重威胁之际。大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惨败于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举朝震惊,辽东官兵“一闻警报,无不心惊胆丧”,“装死苟活,不肯出战”。朝庭急调永顺、保靖、石柱、酉阳等土司兵赴辽救援。秦良玉奉调兵派遣兄邦屏、弟民屏率兵数千奔赴前线。
大明天启元年(1621年)清军攻占了沈阳,势头更加猖撅,秦良玉的大哥邦屏和弟弟民屏,为了挽回大明的损失,强渡浑河与清兵激战,无奈因寡不敌众,邦屏战死疆场,民屏身陷重围;秦良玉闻讯后,亲自率领百名白杆兵,渡河杀入重围,拼死救出了弟弟,抢回了哥哥的尸体。浑河血战虽因寡不敌众,邦屏阵亡,未能取胜,但却在极艰苦的条件下杀敌数千,重创清兵,被除数誉为“辽左用兵来第一血战”。
兄亡子伤,秦良玉悲怒交集,于是上书皇帝,陈述了自家军队作战及伤亡情况,天启皇帝深为感动,下诏赐予秦良玉二品官服,并封为诰命夫人,任命其子马祥麟为指挥吏,追封秦邦屏为都督佥事,授民屏都司金事之职,还重赏了白杆兵众将士。
浑河血战之后秦良玉立即遣使入都,赶制一千五百件冬衣抚恤士卒,整顿余部。自己则亲率三千精兵直赴榆关(山海关)。榆关是清兵占据辽阳进窥中原必经的咽喉要道。清军屡次派重兵前来叩关挑战,秦良玉不为所激,只命部下加固防守,终使清兵无法得逞。一次,秦良玉的儿了马祥麟带兵巡关时,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簇,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射死三个敌人,清兵震惧,从此不敢轻易再来山海关挑衅了。秦良玉坐镇榆关,一方面救济关内外饥民,安定民心;同时加强武备,戮力守卫,有效地遏制了清兵南侵的气焰。在秦良玉的主持下,榆关防务固若金汤,成为清兵无法逾越的屏障。
4、回川平叛,巾帼风采。
不久秦良玉奉令回川扩兵援辽,抵石柱仅一日,适逢永宁宣抚使猓猡族奢崇明反叛。奢崇明以奉诏率兵二万援辽为名,进入重庆,久驻不发,自称大梁王。转而乘虚进逼围困成都,严重破坏了抗清的形势。奢崇明的党羽樊龙占据了重庆后,听说秦良玉带兵回到了石柱,马上派人携金银厚礼去与她联络,想请她共同举兵;秦良玉大怒道;“我受朝延厚恩,正思报效国家,岂能与叛贼为伍!”当即斩了贼使,火速发兵,溯江西上赶到重庆,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樊龙的部队,攻下重庆。紧接着,秦良玉乃挥师西上救援,派民屏、侄儿翼明、拱明率四千兵马倍道兼行,自带六千精兵长驱西进,直赴成都,赶走了围攻成都的奢崇明部众,先后拿下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几个大寨,彻底击毁了叛军势力。使成都顺利解围,并一举收复重庆。当解除了成都之围,秦良玉率领白杆兵骑马进城时,成都的市民纷纷涌上街头,扶老携幼,争睹女将军的风采。这时秦良玉已是五十开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不但没催她衰老,反而把她磨炼得愈加英姿飒爽。只见她端骑桃花马上,面颊红润饱满,两眼炯炯有神,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派大将风范,却又不失成熟女性的醇美。成都市民简直把她视为神明,纷纷在她走过的路上焚香跪拜。
巡抚朱燮元设盛宴为秦良玉及部众庆功,秦良玉毫爽海量,与当地高层官员同坐一桌,开杯畅饮。酒酣耳热之时,一位临座的巡抚署官员,也许是被秦良玉酒酣面红的神态迷住了,竟忘乎所以地从桌下伸过一只手来,拉住她的衣角抚弄不放;秦良玉很觉烦心,悄悄抽出佩刀,猛地割下被牵的衣角。在座的人大惊失色,秦良玉却丝毫不动声色,依旧举起酒杯,谈笑风声,倒是那位失态的官员羞愧地离开了席位。
成都、重庆收复后,朝延闻报,授秦良玉为都督佥事,拜为石砫总兵官,以嘉奖她的血战功安邦彦的匪首,自立为罗甸王,招兵买马,占据了贵阳以西的千里之地。朝廷又诏命秦良玉率白杆军人黔平乱,秦良玉义无反顾,率师入黔,很快就平定了叛乱,杀死了安邦彦,但也牺牲了弟弟秦民屏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