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后宫佳丽三千,但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只有三个女人:吕后、戚夫人、薄太后。说她们重要,是因为这三位女人在刘邦创建和巩固汉王朝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为之付出了极大的贡献,是刘邦生命中缺一不可的女人。
刘邦能够逆袭成为皇帝,不得不提及一个女人,她就是吕雉。不知道刘邦小儿会不会高歌一曲“功勋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在刘邦发迹之前,还是做屌丝的时候,吕雉就开始跟着刘邦了。
所以说,吕雉可谓是刘邦的“糟糠之妻”。在刘邦革命之后,吕雉又尽心竭力的帮助他打天下,当然女人主事就难免有干政之嫌。后来历经磨难革命终于成功,刘邦当了皇帝,吕雉就自然而然的被立为了皇后,是为吕后。
刘邦死后,吕后更是呼风唤雨,一手遮天,毫无顾忌。儿子刘盈即位的时候,吕雉又自动升任为皇太后,刘邦活着的时候,吕雉就开始结党营私,对朝政指手画脚,更别说现在皇帝是自己的儿子了。
然而天妒英才,刘盈没干多久就一命呜呼了。刘盈被阎王爷请去喝茶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吕雉的孙子也就是刘恭继位,被尊为太皇太后。然而刘恭和奶奶吕雉不和,就被她给毒死了。由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弘继位。这两个小皇帝就是历史所谓的“少帝”。
吕雉前前后后一共主政十五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临朝听政的女人,司马迁小儿所写的《史记》更是让吕雉享受皇帝一般的待遇,把她编入皇帝政事的“本纪”内。莫非司马迁是吕雉的铁杆粉丝,都遭受腐刑了还有那么大的心,真心服了。
就是这么牛的一个吕雉,在儿子刘盈继位被升级为皇太后之后,竟然还被人调戏了一番。公元前一九二年,也就是太子刘盈当上皇帝三年的时候。吕雉收到了一封漠北男人的情书。
信上说:“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翻译成大白话,意思也就是说:
“弟弟我是生长在低湿地带之中,牛群马群四处尥蹶子的地方,好多次来到姐姐家汉朝门前,想去姐姐家玩玩。听说姐姐死了男人,弟弟我也恰好死了女人,弟弟我可以包养姐姐当老婆,从此咱们就是一家人。”
吕后看见你想想能不生气么,这么一个要强的女人竟然受到这般调戏,气得自然像驴踢了一般。可是落后就要挨打,能有什么办法呢。大汉刚刚建国不久,之前的连年征战使得民不聊生,国力还很弱。况且人家还只是调戏而已,几经权衡之后,吕后只好忍气吞声的回了一封信:
“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言下之意就是说:“谢谢弟弟记得姐姐,给妹妹写信。接到信后,姐姐这心哟,跳得扑通扑通的,老紧张嘞,跟个小鹿在里面乱蹦哒似的。但是呢,姐姐毕竟老啦,头发和牙齿都下岗不少了,接吻的时候连个把门的家夥都没有。走路也不行啦,晃荡晃荡的。姐姐我也没啥好东西,就送给你几辆香车吧,弟弟就把车当成姐姐。这是为什么呢,那个你懂的哈。”
那么给吕后写情书调戏她的人是谁呢,从信中不难看出,此人的职业是单于。没错,就是匈奴的老大冒顿(音为“默读”)单于。冒顿是原匈奴部落单于头曼和前妻所生的儿子。后来头曼又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个小儿子。
头曼这头颟顸的老牛是既爱嫩妻也爱幼子,都算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小儿子,于是他就把太子冒顿赶到月氏王国。后来头曼发兵攻打月氏王国,希望这样以来激怒月氏当局好借刀杀人除掉冒顿。
冒顿并非等闲之辈,要不然后来也不能别出心裁的给老女人吕雉写情书。他很快察觉到了情况的变化,就夺了一匹良马逃脱。头曼也觉着自己的儿子不简单,也有一点儿后悔,于是就分给了冒顿一些兵马,然而埋在冒顿心中的恨却不能消除。
后来冒顿鼓捣了出了一个叫做“鸣镐”的东西,在发射的时候能发出声响,大概是和现在烟火差不多。冒顿就命令下属说:“你们听着,响箭射什么,你们也就跟着射什么,不射的就死啦死啦滴。”
刚开始时,冒顿用这种东西来打猎,自己射出去后发现有不跟着射的,就立即杀掉。有一次冒顿却把响箭对准了自己的坐骑,发现有不敢跟着射的,就立即杀掉。后来冒顿又把响箭对准了自己的妻子,还有不敢跟射的,当然就被冒顿给结果了。又有一次,冒顿用响箭射向老爸头曼的坐骑,再也没有不敢跟着射的了。
冒顿知道是几已经成熟,在公元前二零一年,冒顿把响箭对准了自己的老爸头曼单于,并且把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给杀掉,自立为单于。冒顿掌握大权后,南征北伐,开疆拓土,并且收复了被秦王朝夺去的河套地区。当时的疆域甚至比汉朝还要大。
他们宣称自己是中国夏王朝的后裔,因此应该分得一部分中国。就连刘邦活着时,也只能采取和亲的政策,所以说,当冒顿写信调戏吕雉时,她也只好忍气吞声,贡献美女。不然,只好吕雉自己去当冒顿的老婆去了。
想来吕雉的抉择也是对的,虽然后来经常为这件事儿遭到后世的揶揄,但是她一个人的屈辱保卫了汉民族安全,为以后的繁荣富强赢得了一个比较稳定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时期。由此看出,吕雉也还是有一定的头脑的。
政治夥伴吕后
吕氏名雉,字姁娥,是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夫人。她与刘邦的结合纯属偶然。吕后的父亲是山东单县人,早年为了避仇迁居沛县。其父与沛县县令是好朋友,有一次,吕后的父亲生日,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凡来祝贺的人都要带贺钱,按照当时的风俗,礼钱不满一千的人只能在堂下喝酒;礼钱超过一千的人才能到堂上喝酒。刘邦进门以后,高喊一声“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史记高祖本纪》),便大摇大摆的走到堂上就座。吕后的父亲甚是惊讶,一个亭长不可能有万钱相送,这分明是一个骗吃骗喝之人,心想将其逐出。但当吕后的父亲来到刘邦跟前时,被他非凡的相貌所吸引,不仅没有将刘邦逐出,反而将女儿许配给他。
吕后嫁给刘邦后,生活极为艰辛,不仅要为刘邦抚养一个非婚生儿子刘肥,还要下田劳动,养活自己为刘邦所生下的一儿一女。而且,她嫁给刘邦后,分多合少,受其连累也遭受了不少罪苦。一次刘邦押送郦山劳役,一路上不断有人逃亡。无奈之下,他干脆在丰县西边的大泽中将剩余的人全部放走,自己带着十几个不愿离开他的人跑到芒砀山(今河南永城)落草为寇了。此事牵连到吕雉,吕雉被官府抓入监狱受尽凌辱。
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项羽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多的人质,这是吕雉为刘邦做出的重大牺牲,也是吕后在刘邦死后执掌朝政的政治资本。前203年秋,吕雉归汉后,留守关中。刘邦称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子刘盈为太子,女儿封鲁元公主。
刘邦称帝后,吕后为刘邦在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高帝十年(前197),陈豨谋反,刘邦率兵亲往平定,吕雉留守长安,听说韩信阴谋诈赦诸官徒奴发兵策应陈稀,遂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后处死,并夷三族。刘邦击陈豨,至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不往,被刘邦废为庶人,徙居蜀地。吕后认为不可遗患,又指使人诬告彭越谋反,夷灭其宗族。
刘邦死后,其子刘盈称帝,是为惠帝。惠帝软弱无能,朝政掌握在吕后手中,惠帝七年,刘盈忧郁病死后,吕后,“临朝称制”掌握朝政大权8年。成为中国皇朝历史上第一个独揽国家大权的女人。
吕太后前后当政十五年,继续执行汉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一是由各郡县推举优秀农民,予以勉励,减轻赋税,改秦税什收其伍为什伍税一;二是允许以往逃避山林、湖泊和迁徙他乡的农民回到家乡,并归还田宅,官吏不得因其过去有不法行为打骂或歧视;三是释放奴婢,回乡从事农耕,官吏不得干涉;四是裁减大批军官士卒,转业还乡,优先给以土地,妥善安置;五是大赦天下;六是废秦时因株连而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七是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使边境安定。这些政策的实施,缓和了内外矛盾,刺激了生产发展,增强了汉王朝的国力。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为汉初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享年62岁。《史记》评价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这是对吕后正确的评价。
公元前二0五年,项羽率兵北上,攻打齐王,刘邦则乘机一举攻占了项羽的临时都城(今徐州)。项羽闻讯大怒,亲率三万精兵以排山倒海之势猛扑过来,刘邦率兵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弃城而逃。他单枪匹马逃到曹州东南二十余里的戚家村时,天色渐晚,精疲力竭的刘邦刚下马在村头一株古树下休息,忽又听到追兵追来。正当他走投无路之时,猛然看见一户人家的花园里面,有一位老翁和一个年轻女子,正在整修花枝。他来不及细想,连忙走上前去,说自己是汉王刘邦手下,被人追赶,希望老翁与姑娘鼎力相救。姑娘急中生智,用手指了指园中的一个枯井,老翁会意,领刘邦躲藏在里面。聪明的姑娘用一根木棒狠狠地打了战马几下,战马向村外一溜烟地跑去。追兵走远了,刘邦得救了。晚上,老翁叫女儿置办酒菜为刘邦压惊。这时候,刘邦才知道老翁姓戚,是戚家村的一位花农。有一女儿,就是救了刘邦的那个姑娘。姑娘年方十八,眉目俊秀,刘邦遂生爱慕之心,又有感于戚老翁救命之恩,于是说明了他的真实身份是汉王。戚氏父女闻言,急忙双膝跪倒在地:“小民不知汉王在此,有眼不识泰山,招待不周,还望恕罪。”刘邦说道:“快快起身,我还要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呢。我如果得了天下,就封戚女为贵妃。”戚氏父女又一次叩头谢恩。戚女马上更衣,跳起了折腰舞,陪刘邦饮酒。二人于当夜便成了亲,并约定说如果有了孩子取名如意,就是后来的赵王如意。值此,戚夫人与刘邦转战南北,不离不弃,恩爱无比。
刘邦建立汉朝后,不忘约定,封戚夫人为贵妃,恩爱不减。可以说,戚夫人虽然是贵妃,但得到的恩爱却远远超过皇后吕后。因此,吕后嫉恨在心。特别是戚夫人所生儿子赵王如意聪明过人,而且很像刘邦,刘邦对这位儿子非常疼爱,多次想废吕后生的柔弱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为太子。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就想换立太子,但在吕后与张良的计策下,太子于一次宴会中请来闻名遐迩的贤人“商山四皓”(此四位贤人原来刘邦请他们来朝廷也没有请动)相随,换立之事已不可能,刘邦无奈,召来戚夫人,指着“四皓”背影说:“我本欲改立太子,无奈他已得四皓辅佐,羽翼已丰,势难更动了。”说罢,长叹一声,戚夫人也凄楚不已,随后,刘邦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则借着酒意击筑高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即汉惠帝,吕后便做了太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戚夫人穿上囚衣,戴上铁枷,关于永春巷舂米。戚夫人悲痛欲绝,乃作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吕雉知道后,以此为把柄,毒死了刘如意,下令剪去戚氏的一头飘逸青丝,并且将戚姬的手脚砍断,用两只月牙形的钳子夹出了戚姬的眼球,用香烛熏聋了她的耳朵,灌哑酒,关在厕所里,起名为“人彘”,终被吕后折磨致死。
传承江山薄太后
薄太后原是吴人(今江苏苏州人),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之后,薄姬被送到汉宫里的纺织房当织女。有一天,汉高祖刘邦经过织房,看到薄姬长得不错,就纳她入后宫。但是汉高祖后宫的妃子很多,很长时间并未宠幸于她。薄姬在宫中结拜了两个好姐妹,原来三人曾经互相约定,如果谁能够得到刘邦的宠幸,千万别忘了其他俩人。结果,另外两位美女姐妹先得到宠幸。一次,他们嘲笑薄姬,恰巧被刘邦听到,刘邦深深地怜悯这个弱质纤纤的女人,当晚便召幸薄姬,并将她册封为姬。那夜之后,刘邦便将可怜的薄姬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刘邦去世。然而,也就是这一次宠幸,却使薄姬成了西汉文帝刘恒的母亲。
薄姬崇尚无为自静、顺其自然的道家思想,她一生与世无争,凡事包容,为人忠厚,母仪俱足。这也是薄姬后来能在吕后专政时期得以保全性命的原因所在。刘邦死后,她顺其自然地离开了长安。和自己的儿子刘恒到代国(今山西)团聚去了。
吕后专政期间,先后杀掉刘邦八个儿子中的六个,而代王刘恒和她的母亲薄姬幸免于难,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薄姬并未与吕后结怨,同时在薄姬的影响下,刘恒也没有太多的惦记皇位。
吕后专政15年后死去,吕氏家族权力被汉高祖的旧臣们推翻。这时在刘邦的儿子们中只剩下了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但刘长母亲家的亲戚为人过于苛刻,有一定的势力,而代王刘恒之母薄氏家族,一向以克己谨慎闻名于世。相比之下,为了不再重蹈吕氏外戚干政的覆辙,大臣们便选定了刘恒为接班人,立刻派人到代国迎接刘恒进京为帝。
薄姬成为皇太后之后,汉文帝以皇帝之尊,仍然对母亲孝顺如初。薄太后曾经生了一场重病,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文帝刘恒却打破了这句话。三年中,他每天都要看望母亲,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旁边,凡是御医送来的汤药,刘恒都要亲口尝过,确认无误,才会放心给母亲喂下。为此,他也成为让中国人传颂至今的“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孝。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为薄姬尽为子之道。公元前157年,文帝先于薄太后离开人世。临终时,他对于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为抱憾,反复嘱咐妻子窦皇后和儿女们一定要对薄太后尽孝。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刘恒要求将自己的陵墓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置方位。其陵墓被称为“南陵”。
吕后虽然是第一夫人,但她没有真正得到刘邦的真爱,担当的是刘邦政治夥伴的角色,为汉初巩固刘氏政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后执政十五年,为汉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戚夫人虽然得到刘邦的挚爱,但她没有吕后的谋略,一味依靠刘邦为儿子谋取权位,不仅没有得到,反而白白葬送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结局十分悲惨。薄太后一生淡定从事,顺其自然,虽然没有得到真爱,但以不争而落得好报,子孙继承刘氏江山,她掌握和左右朝廷政权几十年,功德圆满,为历史称颂。
刘邦能够逆袭成为皇帝,不得不提及一个女人,她就是吕雉。不知道刘邦小儿会不会高歌一曲“功勋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在刘邦发迹之前,还是做屌丝的时候,吕雉就开始跟着刘邦了。
所以说,吕雉可谓是刘邦的“糟糠之妻”。在刘邦革命之后,吕雉又尽心竭力的帮助他打天下,当然女人主事就难免有干政之嫌。后来历经磨难革命终于成功,刘邦当了皇帝,吕雉就自然而然的被立为了皇后,是为吕后。
刘邦死后,吕后更是呼风唤雨,一手遮天,毫无顾忌。儿子刘盈即位的时候,吕雉又自动升任为皇太后,刘邦活着的时候,吕雉就开始结党营私,对朝政指手画脚,更别说现在皇帝是自己的儿子了。
然而天妒英才,刘盈没干多久就一命呜呼了。刘盈被阎王爷请去喝茶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吕雉的孙子也就是刘恭继位,被尊为太皇太后。然而刘恭和奶奶吕雉不和,就被她给毒死了。由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弘继位。这两个小皇帝就是历史所谓的“少帝”。
吕雉前前后后一共主政十五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临朝听政的女人,司马迁小儿所写的《史记》更是让吕雉享受皇帝一般的待遇,把她编入皇帝政事的“本纪”内。莫非司马迁是吕雉的铁杆粉丝,都遭受腐刑了还有那么大的心,真心服了。
就是这么牛的一个吕雉,在儿子刘盈继位被升级为皇太后之后,竟然还被人调戏了一番。公元前一九二年,也就是太子刘盈当上皇帝三年的时候。吕雉收到了一封漠北男人的情书。
信上说:“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翻译成大白话,意思也就是说:
“弟弟我是生长在低湿地带之中,牛群马群四处尥蹶子的地方,好多次来到姐姐家汉朝门前,想去姐姐家玩玩。听说姐姐死了男人,弟弟我也恰好死了女人,弟弟我可以包养姐姐当老婆,从此咱们就是一家人。”
吕后看见你想想能不生气么,这么一个要强的女人竟然受到这般调戏,气得自然像驴踢了一般。可是落后就要挨打,能有什么办法呢。大汉刚刚建国不久,之前的连年征战使得民不聊生,国力还很弱。况且人家还只是调戏而已,几经权衡之后,吕后只好忍气吞声的回了一封信:
“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言下之意就是说:“谢谢弟弟记得姐姐,给妹妹写信。接到信后,姐姐这心哟,跳得扑通扑通的,老紧张嘞,跟个小鹿在里面乱蹦哒似的。但是呢,姐姐毕竟老啦,头发和牙齿都下岗不少了,接吻的时候连个把门的家夥都没有。走路也不行啦,晃荡晃荡的。姐姐我也没啥好东西,就送给你几辆香车吧,弟弟就把车当成姐姐。这是为什么呢,那个你懂的哈。”
那么给吕后写情书调戏她的人是谁呢,从信中不难看出,此人的职业是单于。没错,就是匈奴的老大冒顿(音为“默读”)单于。冒顿是原匈奴部落单于头曼和前妻所生的儿子。后来头曼又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个小儿子。
头曼这头颟顸的老牛是既爱嫩妻也爱幼子,都算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小儿子,于是他就把太子冒顿赶到月氏王国。后来头曼发兵攻打月氏王国,希望这样以来激怒月氏当局好借刀杀人除掉冒顿。
冒顿并非等闲之辈,要不然后来也不能别出心裁的给老女人吕雉写情书。他很快察觉到了情况的变化,就夺了一匹良马逃脱。头曼也觉着自己的儿子不简单,也有一点儿后悔,于是就分给了冒顿一些兵马,然而埋在冒顿心中的恨却不能消除。
后来冒顿鼓捣了出了一个叫做“鸣镐”的东西,在发射的时候能发出声响,大概是和现在烟火差不多。冒顿就命令下属说:“你们听着,响箭射什么,你们也就跟着射什么,不射的就死啦死啦滴。”
刚开始时,冒顿用这种东西来打猎,自己射出去后发现有不跟着射的,就立即杀掉。有一次冒顿却把响箭对准了自己的坐骑,发现有不敢跟着射的,就立即杀掉。后来冒顿又把响箭对准了自己的妻子,还有不敢跟射的,当然就被冒顿给结果了。又有一次,冒顿用响箭射向老爸头曼的坐骑,再也没有不敢跟着射的了。
冒顿知道是几已经成熟,在公元前二零一年,冒顿把响箭对准了自己的老爸头曼单于,并且把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给杀掉,自立为单于。冒顿掌握大权后,南征北伐,开疆拓土,并且收复了被秦王朝夺去的河套地区。当时的疆域甚至比汉朝还要大。
他们宣称自己是中国夏王朝的后裔,因此应该分得一部分中国。就连刘邦活着时,也只能采取和亲的政策,所以说,当冒顿写信调戏吕雉时,她也只好忍气吞声,贡献美女。不然,只好吕雉自己去当冒顿的老婆去了。
想来吕雉的抉择也是对的,虽然后来经常为这件事儿遭到后世的揶揄,但是她一个人的屈辱保卫了汉民族安全,为以后的繁荣富强赢得了一个比较稳定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时期。由此看出,吕雉也还是有一定的头脑的。
政治夥伴吕后
吕氏名雉,字姁娥,是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夫人。她与刘邦的结合纯属偶然。吕后的父亲是山东单县人,早年为了避仇迁居沛县。其父与沛县县令是好朋友,有一次,吕后的父亲生日,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凡来祝贺的人都要带贺钱,按照当时的风俗,礼钱不满一千的人只能在堂下喝酒;礼钱超过一千的人才能到堂上喝酒。刘邦进门以后,高喊一声“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史记高祖本纪》),便大摇大摆的走到堂上就座。吕后的父亲甚是惊讶,一个亭长不可能有万钱相送,这分明是一个骗吃骗喝之人,心想将其逐出。但当吕后的父亲来到刘邦跟前时,被他非凡的相貌所吸引,不仅没有将刘邦逐出,反而将女儿许配给他。
吕后嫁给刘邦后,生活极为艰辛,不仅要为刘邦抚养一个非婚生儿子刘肥,还要下田劳动,养活自己为刘邦所生下的一儿一女。而且,她嫁给刘邦后,分多合少,受其连累也遭受了不少罪苦。一次刘邦押送郦山劳役,一路上不断有人逃亡。无奈之下,他干脆在丰县西边的大泽中将剩余的人全部放走,自己带着十几个不愿离开他的人跑到芒砀山(今河南永城)落草为寇了。此事牵连到吕雉,吕雉被官府抓入监狱受尽凌辱。
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项羽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多的人质,这是吕雉为刘邦做出的重大牺牲,也是吕后在刘邦死后执掌朝政的政治资本。前203年秋,吕雉归汉后,留守关中。刘邦称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子刘盈为太子,女儿封鲁元公主。
刘邦称帝后,吕后为刘邦在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高帝十年(前197),陈豨谋反,刘邦率兵亲往平定,吕雉留守长安,听说韩信阴谋诈赦诸官徒奴发兵策应陈稀,遂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后处死,并夷三族。刘邦击陈豨,至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不往,被刘邦废为庶人,徙居蜀地。吕后认为不可遗患,又指使人诬告彭越谋反,夷灭其宗族。
刘邦死后,其子刘盈称帝,是为惠帝。惠帝软弱无能,朝政掌握在吕后手中,惠帝七年,刘盈忧郁病死后,吕后,“临朝称制”掌握朝政大权8年。成为中国皇朝历史上第一个独揽国家大权的女人。
吕太后前后当政十五年,继续执行汉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一是由各郡县推举优秀农民,予以勉励,减轻赋税,改秦税什收其伍为什伍税一;二是允许以往逃避山林、湖泊和迁徙他乡的农民回到家乡,并归还田宅,官吏不得因其过去有不法行为打骂或歧视;三是释放奴婢,回乡从事农耕,官吏不得干涉;四是裁减大批军官士卒,转业还乡,优先给以土地,妥善安置;五是大赦天下;六是废秦时因株连而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七是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使边境安定。这些政策的实施,缓和了内外矛盾,刺激了生产发展,增强了汉王朝的国力。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为汉初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享年62岁。《史记》评价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这是对吕后正确的评价。
公元前二0五年,项羽率兵北上,攻打齐王,刘邦则乘机一举攻占了项羽的临时都城(今徐州)。项羽闻讯大怒,亲率三万精兵以排山倒海之势猛扑过来,刘邦率兵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弃城而逃。他单枪匹马逃到曹州东南二十余里的戚家村时,天色渐晚,精疲力竭的刘邦刚下马在村头一株古树下休息,忽又听到追兵追来。正当他走投无路之时,猛然看见一户人家的花园里面,有一位老翁和一个年轻女子,正在整修花枝。他来不及细想,连忙走上前去,说自己是汉王刘邦手下,被人追赶,希望老翁与姑娘鼎力相救。姑娘急中生智,用手指了指园中的一个枯井,老翁会意,领刘邦躲藏在里面。聪明的姑娘用一根木棒狠狠地打了战马几下,战马向村外一溜烟地跑去。追兵走远了,刘邦得救了。晚上,老翁叫女儿置办酒菜为刘邦压惊。这时候,刘邦才知道老翁姓戚,是戚家村的一位花农。有一女儿,就是救了刘邦的那个姑娘。姑娘年方十八,眉目俊秀,刘邦遂生爱慕之心,又有感于戚老翁救命之恩,于是说明了他的真实身份是汉王。戚氏父女闻言,急忙双膝跪倒在地:“小民不知汉王在此,有眼不识泰山,招待不周,还望恕罪。”刘邦说道:“快快起身,我还要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呢。我如果得了天下,就封戚女为贵妃。”戚氏父女又一次叩头谢恩。戚女马上更衣,跳起了折腰舞,陪刘邦饮酒。二人于当夜便成了亲,并约定说如果有了孩子取名如意,就是后来的赵王如意。值此,戚夫人与刘邦转战南北,不离不弃,恩爱无比。
刘邦建立汉朝后,不忘约定,封戚夫人为贵妃,恩爱不减。可以说,戚夫人虽然是贵妃,但得到的恩爱却远远超过皇后吕后。因此,吕后嫉恨在心。特别是戚夫人所生儿子赵王如意聪明过人,而且很像刘邦,刘邦对这位儿子非常疼爱,多次想废吕后生的柔弱太子刘盈,立赵王如意为太子。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就想换立太子,但在吕后与张良的计策下,太子于一次宴会中请来闻名遐迩的贤人“商山四皓”(此四位贤人原来刘邦请他们来朝廷也没有请动)相随,换立之事已不可能,刘邦无奈,召来戚夫人,指着“四皓”背影说:“我本欲改立太子,无奈他已得四皓辅佐,羽翼已丰,势难更动了。”说罢,长叹一声,戚夫人也凄楚不已,随后,刘邦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则借着酒意击筑高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即汉惠帝,吕后便做了太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戚夫人穿上囚衣,戴上铁枷,关于永春巷舂米。戚夫人悲痛欲绝,乃作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吕雉知道后,以此为把柄,毒死了刘如意,下令剪去戚氏的一头飘逸青丝,并且将戚姬的手脚砍断,用两只月牙形的钳子夹出了戚姬的眼球,用香烛熏聋了她的耳朵,灌哑酒,关在厕所里,起名为“人彘”,终被吕后折磨致死。
传承江山薄太后
薄太后原是吴人(今江苏苏州人),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之后,薄姬被送到汉宫里的纺织房当织女。有一天,汉高祖刘邦经过织房,看到薄姬长得不错,就纳她入后宫。但是汉高祖后宫的妃子很多,很长时间并未宠幸于她。薄姬在宫中结拜了两个好姐妹,原来三人曾经互相约定,如果谁能够得到刘邦的宠幸,千万别忘了其他俩人。结果,另外两位美女姐妹先得到宠幸。一次,他们嘲笑薄姬,恰巧被刘邦听到,刘邦深深地怜悯这个弱质纤纤的女人,当晚便召幸薄姬,并将她册封为姬。那夜之后,刘邦便将可怜的薄姬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刘邦去世。然而,也就是这一次宠幸,却使薄姬成了西汉文帝刘恒的母亲。
薄姬崇尚无为自静、顺其自然的道家思想,她一生与世无争,凡事包容,为人忠厚,母仪俱足。这也是薄姬后来能在吕后专政时期得以保全性命的原因所在。刘邦死后,她顺其自然地离开了长安。和自己的儿子刘恒到代国(今山西)团聚去了。
吕后专政期间,先后杀掉刘邦八个儿子中的六个,而代王刘恒和她的母亲薄姬幸免于难,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薄姬并未与吕后结怨,同时在薄姬的影响下,刘恒也没有太多的惦记皇位。
吕后专政15年后死去,吕氏家族权力被汉高祖的旧臣们推翻。这时在刘邦的儿子们中只剩下了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但刘长母亲家的亲戚为人过于苛刻,有一定的势力,而代王刘恒之母薄氏家族,一向以克己谨慎闻名于世。相比之下,为了不再重蹈吕氏外戚干政的覆辙,大臣们便选定了刘恒为接班人,立刻派人到代国迎接刘恒进京为帝。
薄姬成为皇太后之后,汉文帝以皇帝之尊,仍然对母亲孝顺如初。薄太后曾经生了一场重病,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文帝刘恒却打破了这句话。三年中,他每天都要看望母亲,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旁边,凡是御医送来的汤药,刘恒都要亲口尝过,确认无误,才会放心给母亲喂下。为此,他也成为让中国人传颂至今的“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孝。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为薄姬尽为子之道。公元前157年,文帝先于薄太后离开人世。临终时,他对于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为抱憾,反复嘱咐妻子窦皇后和儿女们一定要对薄太后尽孝。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刘恒要求将自己的陵墓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置方位。其陵墓被称为“南陵”。
吕后虽然是第一夫人,但她没有真正得到刘邦的真爱,担当的是刘邦政治夥伴的角色,为汉初巩固刘氏政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后执政十五年,为汉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戚夫人虽然得到刘邦的挚爱,但她没有吕后的谋略,一味依靠刘邦为儿子谋取权位,不仅没有得到,反而白白葬送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结局十分悲惨。薄太后一生淡定从事,顺其自然,虽然没有得到真爱,但以不争而落得好报,子孙继承刘氏江山,她掌握和左右朝廷政权几十年,功德圆满,为历史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