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 历代“伯乐”豁达举贤(2)


  把宰相位让给管仲的鲍叔牙
  鲍叔牙一则有知人之明,认定管仲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二则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推荐管仲为相,以辅佐齐桓公,自己甘居管仲之下,做管仲的副手。这种公而忘私,胸怀坦荡,推贤让贤的高贵品质,历来被人们传为美谈。
  而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却也深明大义,不计较一箭之仇,用洗三次澡、洒三遍香水的大礼,去迎接管仲,并拜管仲为相。
  从此以后,管仲对内实行经济、政治、军事诸方面的整顿改革,对外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使齐国由乱而治,转弱为强,终于能够称霸于诸侯。齐桓公便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主。
  管仲之功,实赖于能得鲍叔牙的推荐。因此,荀洵在《管仲论》中说:“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这话讲得非常深切。
  举贤不避亲仇的祁奚
  《吕氏春秋 去私》中记载了“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祁奚,即祁黄羊,春秋时晋国大夫,后任中军尉。他为人处事公正无私,襟怀坦荡,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令,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
  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去担任此职。”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他?”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去担任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称赞说:“好!”于是任命解狐为南阳县的县令。果然非常称职。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京城里缺个军尉,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自已的儿子?”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军尉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说:“好!”于是又任命祁午为军尉。果然也很称职。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祁黄羊讲的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敌;推举家人,不回避儿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举荐贤人不因私害公
  《宋史 史浩传》记载: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人。他喜欢举荐人才,曾向朝廷推荐陈之茂,去担任州郡官。皇上知道陈之茂曾说过史浩的坏话,就说:“你难道是以德报怨吗?”史浩说:“微臣不知道有甚么怨恨。”
  另外,莫济这个人,对史浩诋譭非常厉害,史浩却推荐他掌管草似诏命的事。皇上说:“莫济不是非议你的人吗?”史浩说:“微臣不敢因为私事而损害公事。”
  解狐为人耿直,公私分明,他和当时晋国一个势力强大的大夫赵简子关系很好。后来,赵简子领地的国相职位空缺了,解狐竟然推荐了夺走自己妻子的荆伯柳,因为他觉得只有荆伯柳可以胜任。果然,荆伯柳把赵简子的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荆伯柳得知是解狐推荐自己后,就登门前去拜谢,但解狐却说:“我推荐你,那是为公,因为你能胜任,可是私人之间,我和你有不共戴天之仇。”
  推荐批评过自己的人
  《吴志 陆逊传》记载:陆逊,字伯言,吴郡人。有一次,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吴主孙权,批评陆逊:敲百姓的竹杠,骚扰当地平民。陆逊因此受到孙权的训诫。
  后来,陆逊到了京城,言谈之间,称赞淳于式是个好官,并向朝廷推荐他。
  吴主孙权说:“淳于式批评过你,你却推荐淳于式,这是为甚么?”
  陆逊回答说:“淳于式的本意,是要保护百姓,所以批评我。如果我因此而诋譭淳于式,岂不是混淆了君王的视听?此风不可长!”
  《吴志 吕蒙传》记载: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他曾因部队的过失,被江夏太守蔡遗上告朝廷。吕蒙并不因此怀恨蔡遗。
  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后,孙权向吕蒙徵求意见:“谁是继任此职的合适人选?”吕蒙回答说:“蔡遗是个称职的好官。”
  孙权笑着说:“你想做当代的祁奚(无私荐贤)吗?”于是任蔡遗为豫章太守。
上一篇:历代严父以家训教子重德修身
下一篇:十香词冤案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