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息,生年不详,卒于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名黯,息为表字,春秋时代晋国大夫。本姓原氏。曲沃晋武公灭翼后,任武公大夫。晋武公灭荀国(今山西襄汾县荀董村附近)后,以荀国旧地赏赐原氏为邑,原氏从此以荀邑为姓。据史志资料记载,荀息出生于翼城县息城。因其子张唐分其地为三,又名三张村。后人又易名寿城,今为东、南、北寿城村,在翼城县西北5里。荀息的墓葬在今曲沃县城北10里之荀王村,相传荀王村为荀息的故里。
晋武公逝世后,其子诡诸继位,另为献公。荀息为人忠诚,足智多谋,又是武公旧臣,当然为献公所器重。忠心耿耿事奉献公近30年,是当时晋国的肱股之臣。
晋献公早年雄才大略,奋发图强,极力开拓疆土。当时,地处黄河南北的虢国(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是晋国向中原发展的首要障碍。晋献公遂下决心灭虢,但灭虢又必须经过南部边境的另一小柄虞(今山西平陆县境内),而虞、虢两国唇齿相依,关系又十分密切,晋献公为此而作难。于是就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荀息当即献计,请晋献公可用北屈的良马、垂棘的玉壁,献给虞君,假道虞国而伐虢。晋献公舍不得宝马和美玉,荀息劝他说:“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晋献公担心虞国有贤臣宫之奇,恐怕虞君不会上当。荀息申辩说:“宫之奇之为入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于是,晋献公决计贿赂虞君,假道灭虢。
晋献公派荀息带着千里马和名贵的玉壁出使虞国,劝说虞君借给晋师道路而伐虢。果然不出荀息所料,贪婪而又目光短浅的虞君,拒绝了宫之奇的切谏,欣然接受了晋献公的礼品,答应借给晋国道路。晋献公十九年(前658年)任命里克、荀息率兵通过虞国,并会问虞军,向虢国挺进,攻下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县东北)。二十二年,晋国再次借道虞而伐虢,灭掉虢国,虢公狼狈逃往周地。在荀息的策划之下,晋师于返回晋国的途中,乘虞国毫无戒备,突然发起袭击,轻而易举地灭掉虞国,俘虏了虞君。晋献公从策划出兵,到借道灭亡虢国和虞国,前后用了大约5年时间。荀息因灭虢袭虞有功,更为献公所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