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痤,战国时期魏国大臣。生年不详,本于魏惠王九年(前361年)。
魏武侯九年(前387年),公叔痤担任相国。当时,吴起在魏国任西河守,威望很高。他曾率兵伐秦,攻取五座城池,固守西河,屏障魏国,使秦军不敢东向。另外,吴起颇居功自傲,曾与前任相国田文摆功论职,一争高下。公叔痤很担心吴起和他争夺相位,因而听信仆人的计谋,设法使魏武侯与吴起互相猜忌生疑,致使吴起离开魏国,投奔了楚国。从此,公叔痤稳踞相位,多年执掌魏国权柄。
魏惠王八年(前362年),公叔痤率军与韩、赵两国的联军大战于浍水北岸,大败联军,俘虏了赵国将领乐祚。魏惠王接到胜利的消息,十分高兴,亲自到郊外迎接凯旋之师,并宣布赏给公般痤100万亩土地。公叔痤倒退好几步,再拜辞谢,不敢领赏。他反复说明,军队英勇善战,具有一往无前的斗志,不避艰险,百折不挠,全赖吴起当年训练有方,是吴起的功绩,在战场上,察看地形,分析敌我双方形势,提供决策方案,使得三军将士心明眼亮,目标明确,是部下巴宁、爨襄的功绩,再说,还有魏王制定的军法,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而他自己只是“见敌之可也鼓之,不敢怠倦”,“若以臣之有功,臣何力之有乎?”公叔痤的谦逊,深受魏惠王嘉许,于是赏赐吴起的后裔20万亩土地,巴宁、爨襄每人各10万亩。
公叔痤为了保全自己的相位,排挤吴起,在政治倾轧中占了上风。但他能不居功,不妒能,特别是在胜利的时刻记起当年吴起对魏国的贡献,也很难得,表现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风范。所以魏惠王说:“公叔岂非长者哉?既为寡人胜强敌矣,又不遗贤者之后,不掩能士之迹,公叔何可无益乎?”另外加赏给公叔痤40万亩土地,使他共得赏田14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