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宣子,生年不详,卒于晋平公十一年(前547年),春秋时期晋国人,本姓士氏,名丐(一作訇),因祖父辈受封于范地而改姓范氏,名宣子。其祖父士会曾在晋成公时任上军将,景公时任中军将,执掌国政。其父士燮(范文子)历任上军佐、上军将、中军佐。范宣子历仕晋悼公、平公二世,终任中军将,执掌国政,为晋悼公恢复霸业做出了贡献,同时在晋国刑法建设方面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范宣子出生于晋国名臣大将之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薰陶,家庭的门望也为他的仕途铺平了道路,使这位历史名臣在晋悼公时就较早地登上了晋卿之位,担任中军佐,为悼公建立霸业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晋悼公三年(前570年),他受悼公之命,出使与晋国不合作的齐国。他告诉齐灵公说:“寡君使匄以岁之不易,不虞之不戒,寡君愿与一二兄弟相见,以谋不协,请君临之,使匄乞盟。”齐君恐不盟会招来讨伐,只好与范宣手盟于齐郊,并派太子光盟于鸡泽(今河北邯郸市东)。范宣子成功地完成了胁齐入盟的使命,反映了他有着超群的外交才能。晋悼公十年(前563年),为了巩固晋宋联盟,范宣子和中行偃建议以诸侯之师消灭妘姓小柄偪阳(今[山东峄县南)封给宋国右师向戌。他与荀偃经过五个昼夜的苦战才攻克了偪阳。晋国力克偪阳而赠与盟国,不仅深结宋国,对其它盟国诸侯也产生了强烈的感召力。这反映了范宣子有着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和外交艺术,通过恰当处理一件事情,团结了同盟诸侯,增强了晋国的地位。在协助晋悼公恢复晋国霸业的过程中,范宣子充分显示了其政治才能,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当然,以牺牲他国结好诸侯的做法应予以批判,但在当时列国林立,相互兼并。日趋一统的历史条件下,兼并不宜简单地否定,它仍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