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2)


  义渠是个什么国家呢?这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国家其实也是西北戎国之一,义渠民族在商代前是西方羌戎民族的一个分支,原居宁夏固原草原和六盘山、陇山两侧。商代,他们同居住在陇东的狄族后裔鬼方相互为邻又相互攻击。后来又同住豳地由先周姬姓部落建立的豳国经常发生冲突,不断蚕食其领土。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的商康丁年间,由于北方狄人南侵,周祖古公亶父率众离开豳地南迁岐山。戎狄两族乘机占领陇东大部分地区。文王末年,姜太公曾派使臣南宫适出使义渠。义渠国王送马、鸡和犀牛给文王,文王又将这些东西献给纣王。由于义渠同周人相处关系比较和谐亲密,而鬼方(猃狁)同商周对立,所以每次战争后,鬼方失败逃走,远奔河套,而义渠趁机内迁。这样,义渠就逐渐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庆城、宁县、镇原等地)。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畜牧业得到空前发展,义渠人口也大量增加,由游牧状态定居下来。他们在同当地周族后裔的杂居中,学会了农耕技术,学习了周族文化,并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从而发展成为区别于其他羌戎的义渠族。西周王朝建立后,义渠臣服于周。周穆王曾讨伐戎狄于大原,周宣王曾料民于大原。周王朝在多次镇压少数民族遭到激烈反抗后,遂改变策略,采取安抚政策,将五戎即义渠、郁郅、乌氏、朐衍、彭卢等安置于大原地。五戎中,唯义渠居大原中心地带,南临泾水。这里自然条件好,宜耕宜牧,义渠很快强大起来。后来到了西周末年,犬戎叛周,兵临咸阳城下,并在郦山杀了周幽王,周平王惧怕戎狄,慌忙迁都洛邑。义渠趁周室内乱,宣布脱离周王朝的统治,正式建立郡国,在今宁县焦村乡的西沟村建立了都城。从此,中国历史上有了义渠国的名称。义渠国建立不久,随即出兵并吞了彭卢、郁郅等其他西戎部落,扩大了疆域,并先后筑城数十座,派兵驻守。它的国界西至西海固草原,东达桥山,北控河套,南到泾水,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在政局动乱的春秋战国时代,它直接参与了中原合纵与连横的政治、军事角逐,特别是先后同强秦经历了400余年的反复军事较量,成为当时秦国称霸西戎的主要对手。公元前650年前,义渠在吞并了北地诸戎后,进一步向东向南发展,首先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秦国。公元前651年,义渠收留晋国人由余为使臣,派他出使秦国,以缓和两国紧张关系。由余到秦国后,秦缪公以上卿款待,并向他请教治国之道。由余说:“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缪公听了大为赞赏,便用离间计召降了由余。此后,秦用由余计攻北地义渠,“益国十二,开地千里”。义渠在战争失败后,吸取教训,养精蓄锐,筑城廓以自守。公元前430年,义渠发大兵攻秦,从泾北直攻到渭南,迫使秦兵退出渭河下游,此后30年内,是义渠国最强大的时期。它的地域东达陕北,北到河套,西到陇西,南达渭水,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这时候,魏国人公孙衍在魏国混的不太好,于是来到了秦国。秦惠文王早就听说公孙衍很有才能,马上热情的接见了他。公孙衍一开始给秦惠文王出的主意就是停止对魏国的进攻,想办法削弱义渠国。这正是由于义渠的巨大危害性和破坏性,才使公孙衍能够说动秦惠王暂停攻魏而转为攻义渠。于是,秦惠文王开始转移目标了。秦国对付义渠这些游牧民族的办法主要是烧荒,很有效果。游牧民族不敢靠近牧草被烧光的秦国边境,以避免大批马牛羊被饿死。秦惠文王七年(公元前331年),义渠国发生了内乱,秦惠文王派庶长操趁其自相残杀,平定了义渠国。义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国在义渠设县,义渠国服了。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5年),秦伐取义渠二十五城。秦国在西北地区占有了大片的优良牧场。
  秦惠文王在此期间,搜罗了不少人才,其中大部分来自魏国,除了文臣张仪、公孙衍之外,还有武将魏章和司马错。魏章就是当初商鞅诈取的草包公子魏昂。魏章在魏国的时侯军事才能并不出众,属于三流水平。魏章被商鞅俘后,得到了秦孝公的热情接见。当时秦国由商鞅独掌朝政,朝中能人不多。为了报答秦孝公的恩情,魏章同志决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来终于成为了一代名将。而司马错原来也是在魏国混的不太好,才来秦国发展的,后来历经了惠文王、武王、昭王几个朝代,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三朝元老”,司马错在攻打蜀国、楚国、魏国、韩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
  秦国在秦惠文王时期是一个大发展时期,不仅打通了中原的通道,而且夺取了魏国的河西郡和上郡,攻灭了巴蜀,占领了汉中,使秦国的领土面积骤然扩大了数倍。更重要的是,巴蜀、汉中与秦国的本土关中一样,是当时第一等的良田。
上一篇:秦子婴
下一篇:秦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