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正式立国于春秋初,但它一登上历史舞台,便以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不懈努力而后来居上。当人们讴歌穆公称霸西戎、孝公变法图强、终于由始皇统一中国时,更应该记住秦国的另外一位国君秦襄公,他才是秦国真正的开国之君。
秦人祖居东方。西周初年,嬴氏一支被西迁,游牧于渭水流域。后因非子养马有功,周孝王封其为“附庸”,并准许“邑之秦”即在秦(今甘肃天水)地修城筑邑。西周晚期,秦仲诛伐西戎有功,封为西垂大夫,后传位长子庄公。秦襄公是秦庄公次子,其兄世父知其有雄心壮志,遂让太子位。公元前778年庄公死,襄公即位。此时,戎狄之势仍非常强大,直接威胁秦的基业之本。另一方面,秦仅为“大夫”之职,只有卖命效力的义务,并未得到周王室的信任。秦襄公深知秦人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稍有不慎将会导致灭种之祸。他审时度势,一是将妹妹穆嬴嫁与丰王为妻,二是把都邑迁到汧邑(今陕西省陇县东南)。
襄公的决策显示了他的敏锐判断力和战略眼光。果然,襄公二年(前776年)戎兵大举围攻犬丘,世父率军顽强抵抗,不幸城破被俘。由于襄公得到西周丰王之援,又据汧邑战略要地,戎人不敢诛杀世父,一年后放其归秦,双方一度和好相处。通过这两项重大决策,秦人一方面加强了与周王室的关系,得到了较可靠的声援;另一方面东进占据汧邑膏沃之地,可以大力发展生产,加强武备,赖此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