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安清(2)


  后来安清再次到广州,寻找前世杀害自己的那个年轻人,这里那个年轻人还在世。安清径直到他家里去,叙说前世相偿之事,并讲述了前世因缘,二人见面后都很高兴,安清说:“我还有余报未完,现在就要到会稽去把它了结了。”广州的这个人感悟到安清不是凡人,豁然意解,追悔以前的过失,送给安清很多东西,并随安清一起来到了会稽。他们二人正在会稽街市上行走,忽然遇到街市上有一群人在乱打群架,有人误打在安清的头上,安清顿时丧命。广州人连续两次看到了前世的因报,于是他感悟佛法,向人们叙说事情的缘由,人们听说后,莫不悲恸,明了三世因缘是会验证的。安清出身于国君之家,西域的人们都称他为“安侯”,直到现在还是这样称呼他。
  天竺国自称自己的书为天书,自己的语言为天语。他们的语言文字怪异、难懂,变化多端,与汉语大不相同,先后传译过来的佛经,多有差错,只有安清翻译的佛经,在所有的译经中,堪称第一。
  我(指慧皎)查找了很多资料,上面记载安清的事迹,有很多出入。我将这些材料进行整理、考订,发现有很多传者的差错,现在我将各种不同的材料都罗列出来,以供参考。
  按:释道安在《经录》中说:“安世高于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至汉灵帝建宁(公元168年~172年)年间的二十多年中,共翻译了三十余部佛经。”
  又:《安世高别传》说:“西晋太康(公元280年~189年)末年,有一位安侯和尚来到桑垣,翻译了佛经后,封好一个信封交给寺院的人,说:‘4年后再打开看。’吴末来扬州,买了一个奴仆,名叫福善,说:‘是我善知识’,便带着福善来到豫章,度共亭庙神并为之修立寺院后,福善用刀刺安侯胁部,安侯身亡。这时桑垣人打开安侯留下的信函,上面写的是‘遵吾道者,居士陈慧;传禅经者,比丘僧会’。这一天距安侯离开桑垣正好4年。”
  又:庾仲雍在《荆州记》中说:“晋初有位僧人安世高,度共亭庙神,所得财物,在荆州城东南角修建了白马寺。” 宋临川康王在《宣验记》中说:“大蟒死于吴末。”
  昙宗在《塔寺记》中说:“丹阳的瓦官寺,是晋哀帝时的僧人慧力修建的。后来又有一位僧人安世高,用共亭庙的余物修整瓦官寺。”
  道安法师即校阅群经,诠录传译,应该不会有错。从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到晋太康(公元280年~289年)末年,共一百四十余年,若高公长寿,或能如此。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因为正如康僧会在注释《安般守意经序》中所说:“此经是世高翻译的,但是一直没有流传,恰有南阳韩林、颍川文业、会稽陈慧这三个贤人,笃信佛教,会共请受,由陈慧注义,我来帮助斟酌。”康僧会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去世,而且他说过:“这部经书翻译后,在很长时间内没有流传。”
  再有,安世高留下的那封信函说:“尊吾道者,居士陈慧;传禅经者,比丘僧会。”然而《安般经》所明,盛说禅业,是知封函之记,信非虚作。既然说明是由陈慧、僧会二人来继承、传扬佛法,安侯怎能与他们同时在世?而且《别传》中说:“传禅经者,比丘僧会。”僧会在太康元年就已经死了,怎能在太康末年才有个安侯和尚?首尾之言自相矛盾。就象是有一种书上错误地说是晋初,于是后来的众多作者,或说是在太康,或说是在吴末,竞相依附错误的说法,使人难以进行校正。既然晋初之说是错误的,那么昙宗所说的在晋衣帝时,安世高修建寺院的说法,就更加荒唐了。
上一篇:仲长统
下一篇:赵飞燕“集三千宠爱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