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本名邓丽筠,著名流行音乐歌手,是海峡两岸及亚洲其他地区有广大影响力的指标性音乐人物。邓于1967年发行第一张个人唱片专辑,1970至80年代在华语地区与日本达事业高峰,受到台湾、日本、中国大陆、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朝鲜半岛等地的广泛欢迎;1990年代初,淡出乐坛;1995年哮喘发作,猝逝于泰国清迈。邓对华人社会影响甚钜,世人盛誉“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台湾、香港歌坛分别颁发金曲奖特别贡献奖、金针奖,以纪念“一代巨星”的光荣成就,中国大陆中国网票选其为“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马来西亚《南洋商报》评其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华人歌手”。由于邓毕生致力慰问中华民国国军官兵,又有“永远的军中情人”之谓。  
邓丽君  家世
  1953年1月29日的清晨,邓丽君出生于中华民国台湾省云林县大埤乡(一说褒忠乡)。父亲邓枢是河北省大名县大街镇邓台村人,因第二次国共内战而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的国军军官,母亲赵素桂则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6。父母以“丫头”作为邓丽君满月前的乳名,邓枢其后请部队中颇有学问的杨姓军官,为她取名丽筠,意为“美丽的竹子”,虽然本字应念“云”音,但家人与邻居把“筠”字发“均”字音(与“君”亦同音),故邓丽君就成为她日后投身歌唱事业的艺名。她在家中排第四,有三兄一弟。
  童年生活·早期事业
  及至两三岁,邓丽君随家人先后迁居台东县池上乡及屏东市。1959年,父亲退役,举家迁往台北县芦洲乡(今新北市芦洲区)眷村,而邓丽君入读芦洲国小。小学阶段,她参与校内游艺会演出,参加演讲及朗诵比赛,也渐培养对歌唱的兴趣-44,课余时间,驻扎于学校附近的空军93康乐队里面有一位二胡乐师当她的音乐启蒙老师,后来她也随空军93康乐队到处劳军表演,也曾参加侨大先修班的校内晚会演出,其歌唱天分渐崭露头角。此时,邓丽君7岁,是为歌唱生涯的萌芽期。可能由于分心歌唱,她没有考入理想的公立中学,考进私立金陵女中。
  1964年,年仅11岁的邓丽君参加中华广播电台举办的黄梅调歌唱比赛,以一曲〈访英台〉夺得冠军;翌年以〈采红菱〉在金马奖唱片公司举办的歌唱比赛夺冠。其后,邓丽君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正声广播公司举办的歌唱训练班,学习歌唱技巧,以第一名成绩结业。初中阶段的邓丽君,在课余时间参加晚会演出,歌艺被“国之宾”歌厅老板赏识,邀请在歌厅驻唱,以清纯活泼形象定位,招牌歌曲正是〈一见你就笑〉-58。
  随着邓丽君展开走唱生涯,渐无法兼顾演唱及求学,在1967年选择休学展开歌唱事业-63。不到1年时间,邓丽君成为歌厅、夜总会、餐厅及饭店等争相邀请演出的歌手,更成为台北七重天歌厅的驻场歌手,接拍电视广告,亦经常到参与劳军义演。1967年,邓丽君加盟宇宙唱片,发行个人第一张专辑《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1968年,于台北中山堂参加赈济菲律宾震灾的演出,捐一万一千元。1969年中国电视公司启播,邓丽君获邀主持晚间黄金时间播出的节目《每日一星》,并为中视首部电视连续剧《晶晶》主唱同名主题曲,成为她演唱第一首影视主题歌曲,令她家传户晓-71;参演首部电影由谢君仪执导的《谢谢总经理》,饰演能歌善舞的女大学生,片中她并唱了十首曲风青春活泼的歌曲,正式成为歌影视三栖的歌手-75。
  风靡香港·造势东南亚
  1969年9月,参加和兴白花油董事长颜玉莹组织的台风赈灾义卖活动,其后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并在海外登台,年底获中广推荐到新加坡参加慈善义演,名声大噪-109;12月27日,受邀赴港参加工展会,为《华侨日报》发起的“助学救贫运动”义卖白花油,筹得善款5100港元,隔月当选“白花油慈善皇后”。
  1970年,与香港无线电视台签约。8月,随凯声综艺团第二次赴香港,在明爱中心、皇都戏院演唱,期间曾助港九街坊会、吕氏宗亲会筹集善款。邓不冶艳打扮,而以清新的形象风靡香港。此时她的演唱收入已经大为提高,一场大约可领到一千多港币。邓丽君说:“我第一次踏上舞台的时候,只拿到五块钱台币,算是来回的交通费,但是当时我只要能站在台上演唱,就很满足了。”这种说法给香港观众留下很好的印象。
  1971年至1973年下半年,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和台湾巡回演出,并频繁参与慈善。1971年,为筹设香港保良中学、救济香港水灾义演;7月,在越南海南医院看望孤寡老人;1972年,再度参加白花油义卖,当选“慈善皇后”;6月,参加新加坡“歌乐飘飘慈善晚会”,为残废儿童救济基金募款;1973年,于新加坡国家剧场出席远东十大巨星慈善晚会。期间还出演电影《歌迷小姐》、《天下一大笑》等,在台湾买下一座别墅,与马来西亚富商林水成之子林振发相恋。各地华人对邓丽君的慈善义举热情响应。
  返台后,被台北美国学校录取为插班生,主修英文。1974年主演喜歌剧《唐伯虎点秋香》、《西厢记》与舞台剧《女记者》。是年1月12日,为响应中华民国警察电台“雪中送炭”运动,与双亲赴警察电台,捐新台币一万元。此后几乎每年的冬天,邓丽君如果不在台湾,总会托人致送一笔捐款给《雪中送炭》节目,救济贫困民众;如果在台湾的话,必定亲自参与和呼吁。
  1976年,首次在香港利舞台举行个人演唱会,门票销售一空;后连续两年在此地开办个人演唱会。
  赴日发展·护照事件
  1970年代初期,日本宝丽多唱片公司指派佐佐木氏在香港寻找女歌手前往日本发展,并在东方歌剧院发现邓丽君。随后,舟木稔积极邀请她前往签约,并成功说服不愿让女儿前去日本重新发展的邓枢同意此一提议。
  1974年,邓丽君在母亲陪同下前往日本发展,并取艺名巍∑レサ?テン(音译Teresa Teng)。邓丽君在刚抵达日本时,并不通晓日语,也无法适应当地生活节奏;除了努力学习日语、跟专业的老师学习专业的演唱法,另公司还安排她去夜总会和歌舞厅演唱。同年3月1日,邓丽君的首张日语单曲〈今夜かしら明日かしら(无论今宵或明宵)〉公开发行,但销量只有十几万张。同年7月1日,她的第二张日语单曲〈空港〉正式发行,并在一个月内以70万余张总销量进入全日本流行榜前15名,还因此荣获日本唱片大奖新人奖。
  1975年7月,邓丽君签约加盟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并于9月在当地发行《岛国之情歌第一集》专辑;在1975年至1984年这段期间,她陆续推出八集《岛国之情歌》系列专辑,其中包含了日本流行歌曲、由日本流行歌曲改编翻唱以及原创的的华语流行歌曲。1977年3月17日,为宣传新曲“故乡在何处”而造访大沼郡三岛町,并成为三岛町“故乡运动”的特别町民。4月,于东京新桥举行首次个人演唱会,名为“爱你 故乡在何处”。1978年7月,于川崎举行个人大型演唱会,再度将所得捐给“雪中送炭”节目,获“雪中送炭奖”,12月28日,赴台视捐新台币五十万元,予自强救国基金。
  1979年2月14日,邓丽君持印尼护照入境日本之情事遭媒体披露;遭日本拘留。当时,邓丽君因中华民国政府与日本政府已无官方邦交关系与双方海关出入境程序之障碍(持中华民国护照入境日本须申请当地官方核发之渡航证明书,台湾当地又有警备总部严加查核),而决定持印尼护照自香港搭乘中华航空CI116班机由东京羽田机场入境日本。同月22日,日本入国管理局东京事务所公布调查结果,结果证明邓丽君所持印尼护照并非伪造护照,她亦无为他人出售伪造护照,只是该护照之发给手续不合法规。同月24日,日本法务省裁决将邓丽君驱逐出境并宣判她一年内不得再度入境。
  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后,因为这个事件不只日本,台湾方面责难之声也喧嚣直上,当局要求将她引渡。但是舟木认为她若接受引渡数年间便无法继续歌手活动,而持有盖有美国入境签证的中华民国护照前往美国,并决定在该国履行先前表演和唱片合约。
  北美大放异彩·返回台湾
  邓丽君先到美国旧金山落脚,然后到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进修英文,之后转学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日文、生物及数学。期间完成了〈甜蜜蜜〉和〈小城故事〉的录制。4月,在旧金山、洛杉矶和温哥华举行演唱会。12月,与因《醉拳》一片大红的成龙在美国相遇,两人相互爱慕,但因成龙的不成熟,失望透顶下的邓丽君于是离去,成龙才惊觉大事不妙。之后两人便维持朋友身份。次年5月,受邀在林肯表演艺术中心演唱,获纽约市长赠“金苹果”胸针。7月,在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举行第二次巡回演唱会,听众大多是华侨,但也不乏美国人,受到热烈欢迎,尤其是与听众合唱〈梅花〉,令邓感动流涕。
  蒋经国总统颁布三不政策与中国大陆抗衡,时香港唱片公司请邓赴陆传闻甚嚣尘上,于是派中央文化工作会主任楚崧秋赴美,以盛大排场请邓回台。蒋经国亦有意利用邓丽君的影响力进行政治宣传,因此,邓丽君回台后积极参加劳军以及社会福利等各种义演活动。
  1980年10月4日,邓丽君返回台湾举行演唱会,捐所得一百五十万零六百元,予自强救国基金;在演唱会中,主持人田文仲向邓丽君求证关于大陆地区邀约她前往演唱之事情,她表示曾在报纸上看见相关讯息但无人前来接洽,并随后说道“如果,我去大陆演唱的话,那么,当我在大陆演唱的那一天,就是我们三民主义在大陆实行的那一天。”
  1981年1月,被行政院新闻局授予“爱国艺人”奖牌,由宋楚瑜颁奖。3月,在台湾各地举行演唱会。5月,与李季准合作主持金钟奖颁奖典礼。8月,邓丽君跑遍台湾各地军营劳军一个月;她前往看望各地国军将士并为他们歌唱。此后,台视制作并播放了《君在前哨》电视特辑,同名主题曲〈君在前哨〉为左宏元作词作曲,邓丽君也因该节目于1982年入围金钟奖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
  1983年3月,与张帝合作,再度主持金钟奖颁奖典礼。1984年1月,在台北中华体育馆先后两天举办《十亿个掌声》演唱会,3月青年节,救国团总团部颁发给邓丽君“十大杰出女青年”奖。
  蒋经国总统晚期,大陆方面邀请邓丽君演唱,蒋派宋楚瑜与邓联络,请其勿去,邓丽君思考后应允,事后宋本想宴请邓以示歉意,但反被邓邀请。
  中国大陆·香港人气飙升
  1970年代后期,邓丽君的歌声已经传入中国大陆并受到欢迎,但主流文化一直批评其“黄色”、“反动”、“靡靡之音”,并认为1930年代曾在中国流行的〈何日君再来〉是“汉奸歌曲”,1980年大陆音乐协会还召开西山会议予以严厉批判。1983年后,对邓乐的批评有所减弱,但直至1995年邓丽君逝世,中国大陆央视才不再批评她。
  尽管如此,民众还是反复用卡带录下台湾电台所播放、偷偷地听着邓丽君的歌曲。1979年12月,大陆女排在亚洲排球锦标赛中战胜日本,夺得冠军,邓丽君受霍英东之邀,在宴会中为队员们演唱了两首歌曲。1980年,载有17名大陆船员的荷兰籍货船停靠在基隆,船员们特地跑到台北购买邓的录音带;次年,又有因故迫降中正国际机场的大陆桌球队员,到免税店抢购录音带;甚至有大陆飞行员驾机相投。19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邓丽君的盗版卡带充斥市面,掳获了民众的心,〈何日君再来〉、〈小城故事〉、〈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美酒加咖啡〉在大街小巷中传唱,人们开玩笑地说:“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
  1980年10月15日为香港仁济医院筹款,在海城夜总会举行义演,收入作为医院基金。12月18日,在香港推出个人首张粤语大碟《势不两立》。
  1981年4月29日,在星洲演唱会举行义演,所得捐新加坡国家剧场基金;与谭咏麟录制单曲〈爱人·女神〉;10月28日与郭孔丞订婚;12月初在香港参加《欢乐满东华》慈善晚会。
  1982年1月8日至11日,邓丽君在香港伊利莎伯体育馆举行演唱会,含一场慈善义演,为邓丽君预定退出演艺圈的告别演出;后来原定3月17日在新加坡举行的婚宴,因故未成婚。7月,获国民党颁发“热心公益演艺人员”奖。该年年底,邓丽君接受台北ICRT电台英语访问表示,她一年会有四、五个月密集工作。因为保护嗓子,平日不抽烟,但会喝点小酒,浅尝即止。她爱网球及钓鱼,也爱看爱情电影。此外,她会利用空档阅读英文与日文书。
  1983年2月2日,邓丽君发行以古典诗词为主题的专辑《淡淡幽情》。5月,宝丽金公司宣布邓丽君唱片自1975年起销量累计达500万张,创华语唱片销量纪录;发行第二张粤语大碟《漫步人生路》;到访马来西亚残障人协会与安老院,慰问孤独废疾者。10月,在马尼拉演出。同年12月29日,她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出道十五周年亚洲巡回演唱会首场演出,该巡回演唱会有10万人次进场观赏。时至今日,大中华区的唱片行所贩售的1982-1984年左右的台港演出的DVD销售犹然颇佳。该年,香港宝丽金和歌林唱片在《淡淡幽情》发行后结束合作关系,后续华语专辑改由台湾金声唱片和台湾宝丽金唱片代理发行。
  日本再出道大受欢迎
  1984年,在日本歌迷的强烈要求下,日本政府同意入境。唱片公司也从波立道尔转籍到托拉斯唱片,以荒木丰久作词、三木刚作曲的〈つぐない(偿还)〉再次于日本出道。该曲经由有线放送,一点一滴地汇集人气后,一发不可收拾地大受欢迎,颁获日本有线大赏等好几个大奖。
  1985年所发行的〈爱人〉一样与荒木、三木合作,大受欢迎。邓丽君借此曲登上第36回NHK红白歌唱大赛,并以亲自设计的杨贵妃造型出场。〈爱人〉在有线放送要求点播榜,获得连续14周第1名。1985年12月,在NHK音乐厅举行《One & Only》个人演唱会,此演唱会被评为她个人最佳的现场演出,将所得悉数捐给当地慈善机构。
  1986年春节,由日本返台,在台视出演特别节目《与君同乐》。与荒木、三木所合作的第三个歌曲〈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我只在乎你)〉发行也大受欢迎。
  1987年,登上红白。〈つぐない〉和〈爱人〉在日本皆有150万张的销售纪录,〈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则是200万张的惊人佳绩,并位居1986年日本卡拉OK歌曲点唱总量第2位。从1984年到1986年间,在“日本有线大赏”及“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的东、西有线大赏里获得史上第一个大赏?金赏三连霸。6月,发表单曲〈别れの予感(别离的预感)〉,〈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位居当年日本卡拉OK歌曲点唱总量第1位。
  1988年1月,发表单曲〈恋人たちの神话(恋人们的神话)〉,〈别れの予感〉位居当年日本卡拉OK歌曲点唱总量第1位。
  1990年,参加第42回红白歌唱大赛。
  旅居生活
  1980年代后期,邓丽君将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英国和法国。
  1988年,邓丽君以700万港元购入香港赤柱一栋双层高西式别墅,并在装修一年后于1989年正式入住定居香港,直至1995年逝世之前,香港亦成为邓丽君最后一个家。
  1991年3月,尽管暂住巴黎,邓丽君仍返回台湾参与劳军演出,并在金门前线马山观测所向大陆同胞喊话。5月,华东地区发生严重水灾,邓与一众演艺界人士在香港举行赈灾演出。1993年,连续第三年返台参加劳军演出。1994年3月,她在节目《龙门阵》里表达建设中国的愿望,“因为大陆实在太落后了……当然希望赶快建设会好点,大家生活都会好点。希望爱国之士,可以多返回大陆。”,6月10日,在高雄凤山陆军官校参加《永远的黄埔》劳军晚会。
  随着气喘发作情况日益严重,邓丽君在1994年12月底与男友保罗前往当时以空气清新着称且较少华人聚居的清迈调养度假,并开始着手写作复出歌坛的歌曲。
  1995年1月1日,邓丽君因气喘病发引致呼吸不顺并前往当地兰朗医院求医,但诊断结果显示并无大碍。
  逝世
  1995年4月底,邓丽君与保罗入住清迈梅坪酒店位在15楼的总统套房。同年5月8日泰国时间下午4时左右,邓丽君气喘病再次于保罗外出采买鸡肉时发作;当时,药瓶已空,她急促地用气喘喷雾喷向鼻部以助呼吸和缓下来,但仍无济于事,于是她奔出房间求救,并不断呼叫“妈妈、妈妈”,最后因气喘而引发心肌梗塞,便在该层职员柜台前不支倒地。酒店职员立时将面无血色的邓丽君送往兰朗医院急救(虽当时酒店附近有一小型医院)。由于接近下班时间,繁忙交通,延迟车程;途中,邓丽君再次发出微弱呼喊声后,停止了呼吸,救护员替她持续施加心外按压及电击接近45分钟,但最后于当地下午5时30分被宣告不治,享年42岁。后来,邓丽君的家人和保罗都同意不让她的遗体进行解剖;5月11日,遗体经空运抵达台北。
  5月25日,中华民国总统府颁发褒扬令以表彰她的爱国情怀和演艺成就,并准予在她的灵柩上覆盖青天白日旗和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当时,总统府秘书长吴伯雄等四人担任国旗覆旗官,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许水德等四人担任党旗覆旗官。此外,总统李登辉亦颁发“艺苑扬芬”挽额给她,国民党也追赠荣誉奖章“国光一等奖章”与她。时任台湾省省长的宋楚瑜担任她的治丧委员会主委并亲自为其墓园“筠园”题名,行政院长的连战、前任行政院长郝柏村、时任国防部长的蒋仲苓、时任台北市长的陈水扁等政治人物也亲临致哀。大陆中央电视台及香港、台湾、日本地区的大众媒体也纷纷在新闻中发出哀悼她过世的讯息。
  5月28日,众人于台北市第一殡仪馆为她举办出殡仪式,她的遗体随后在众多歌迷目送下,安葬于金山的金宝山筠园墓园;她父母与二哥的遗体也先后安葬于该墓园。
  私生活
  邓丽君原定在1982年3月17日与郭孔丞举行婚礼,却因为男方的祖母郑格如(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母亲)就此分手了。据香港媒体报道,由于郑格如的观念比较保守,所以她对身为当红明星的邓丽君感到不悦。于是,她在谈论婚礼细节的时候,对邓丽君提出了三个苛刻的条件。那就是邓丽君:
  * 需要交出详细的身家资料
  * 需要终止歌唱演艺事业,专心当郭家少奶奶
  * 必须和演艺界、所有男性朋友断绝来往
  看到了以上3个条件,邓丽君非常纠结并反复考虑。最后,她作出了与郭孔丞分手的决定。
  1989年,邓丽君旅居法国,在朋友沈云开的“新敦煌”酒楼相识相恋比她小15岁的法国摄影师保罗(Quilery Paul Puel Stéphane,1968年9月-)。保罗当时住在巴黎唐人区19号的一间酒楼上。邓丽君因工作需要请保罗帮忙拍照。保罗由此而成为邓丽君的私人助理,负责她的照片与录像带的摄制。保罗是家中独子,从小居住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省。他原来是音乐人,会作曲,但因为特别喜欢摄影,就到巴黎唐人区当了一名摄影师。保罗与邓丽君相恋5年,到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在泰国因哮喘意外过世后,保罗独自居住于邓丽君在香港的赤柱别墅里3年,直至1998年方返法生活。 1995年,保罗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透露,喜爱小孩的邓丽君生前已与保罗订婚,并已计划在同年8月结婚。
  语言天赋
  邓丽君父母的家乡方言均系中原官话,父母的家乡虽分属河北与山东,实则只距140公里不到,方言相近。父系一方,爷爷与父亲都是河北省大名县人,处河北省最东南角,毗邻山东省界与河南省界,方言属中原官话郑曹片。母系一方,外公与外婆是山东省靠河南省界上的东平县人与梁山县人,两县毗邻,方言都是带冀鲁官话过渡性质的中原官话,母亲成长于河南开封,开封方言属中原官话郑曹片。邓丽君虽学会几句“山东话”(一般指山东两大方言冀鲁官话或胶辽官话而非山东省界边陲上的中原官话),但其家乡方言并非山东话而是中原官话。不管如何,邓丽君的母语国语带北方口音。
  邓丽君在日本与香港长期发展歌唱事业,在日本与香港亦常上综艺节目,精通日语与粤语口说。又因长期居于香港,跟祖籍上海的香港演艺朋友学会了上海话。
  其他方面,英语水平能在美国大学听课,电视上曾接受叶丽仪的英语访问。法语和台语能基础沟通。还有一些只能背诵歌词,但不足以口说的,如印尼语等。
上一篇:老舍简介
下一篇:“情种”苏曼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