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将军萧克的生死之旅(2)

  3天3夜,一场绝无生还希望的血战。
  五十二团的战士弹尽粮绝刺刀拼弯,成班成排地集体跳崖。团长田清海战死。仅余200多战士拼死护卫着师长龙云,付出惨重的代价,离开困牛山。龙云身边已不足20人。饥寒交迫,荒野生疏,他们在山中盘桓5天之久,终在一个叫作龙颈坳的地方被搜山的民团所俘。龙云被押送县政府,又解送贵州省斑等法院第一监狱,1934年12月被杀害于长沙。
  红六军团主力在萧克、任弼时、王震等率领下,于1934年10月19日通过石江大道,24日到达印江木黄,与贺龙、关向应等会师。绝处逢生,劫后相见,二、六军团的官兵们兴奋异常。萧克所率部队9000余人,经此一战已不足4000。但两军会合,群情振奋。27日,部队到达四川酉阳县南腰界,召开庆祝胜利会师大会。红二、六军团成立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萧克任副总指挥,任弼时和关向应分别任政委和副政委。多年以后萧克将军仍然记得那天晚上夹沟突围的情景,记得突出夹沟之后天已大亮,恰好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好大好亮的太阳啊!将军每忆及此,总要发出这样的慨叹。红二、六军团会合在一起,号称“八千子弟”。萧、贺、任、关合为一体,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了极大的湘西攻势,有力地配合和掩护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在湘、鄂、川、黔地区,红二、六军团连克桃源、澧县,威震常德、岳阳,并在4省交界地区创建了红军长征途中唯一一块坚持了一年之久的红色根据地。
  将军之役得意之笔
  1935年8月下旬,中央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进入四川西北部懋功,与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会师。这时仍在湘鄂川黔边的红二、六军团,则成为蒋介石新的“围剿”的主要对象,直接进攻红二、六军团的兵力达30万之多。是时,二、六军团只有4个师12个团,约21000人。敌我力量对比相当悬殊。
  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撤离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新的转移。1936年1月,二、六军团第二次进入贵州。2月,向黔西北中心地区挺进。总指挥贺龙和副总指挥萧克兵法纯熟,指挥游刃有余。二、六军团长驱直入,于敌人重兵防守中如入无人之境。不到10日之间,红军巧渡鸭池河,奇袭黔西城,解放大定,占领毕节,并在那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帮命委员会”。在此形势下,蒋介石从南京飞抵贵阳亲自部署,命令顾祝同等指挥5个纵队直奔黔、大、毕地区。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萧克导演出将军山之役精彩绝伦的一笔。
  将军山位距大定县城西北10余华里,数十个巍峨的山峰由南向北,排列成一道天然屏障。主峰将军山位于群峰中部,海拔1900多米。清毕公路沿将军山东麓蜿蜒而上,是大定通往毕节的一道天然门户。此时,黔、大、毕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各项工作正迅猛地展开。革命政权,游击队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打土豪、分财物、分田地的斗争迅猛异常;反蒋的抗日宣传,组织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敌万耀煌纵队占领黔西、大定后,气焰十分嚣张。敌郝梦龄纵队也从另一个方向朝根据地扑来,妄图一举攻下我军团总指挥部所在地毕节。此时,能否在大定至毕节之间选择一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成为守住毕节,使二、六军团得以顺利实行战略转移的关键。
  1936年2月18日,萧克和师长刘转连率十七师进至大定六龙场,接任弼时和贺龙的急电,要十七师在大定以西选择适当地点狙击万耀煌。萧克随即向刘转连作了部署。刘转连了解到将军山是伏击敌人的好地方,便一面派侦察人员连夜出发,赶到将军山一带侦察实情,一面找了两个群众作向导,于19日凌晨率全师人马踏着淡淡的月色向将军山急进,拂晓抵达将军山下,与先期到达的十八师五十三团汇合。这里群山环抱,松林密布,一带被山坡、丘陵切割而成的谷地,唯在雷打树坡下有个约四五亩地大的大麻窝,周围被数片大大小小的山坡紧紧环抱,犹如一只大铁桶,即令是百战之军糊里糊涂闯进这里,也只能自投罗网、自取灭亡。红军的伏击地点便选择在这里。
  天刚亮,敌人的飞机便出动盘旋侦察,没有发现任何目标。不久,万耀煌纵队“尖刀营”在少校营长武宗琦带领下,神气十足地向将军山方向闯来。
  敌万耀煌纵队十三师从遵义地区向黔、大、毕进犯时,就从七十四团各营抽调了精壮官兵500多人组成了7个精锐连的这个“尖刀营”,号称“敢死队”,一直跑在前面。萧克走上五十团阵地举起望远镜时,看到的正是这股骄横的敌人从两路口向我布下的口袋走来。
  大约上午10时,“尖刀营”进入伏击圈前沿的小村子竟然不走了。有的进村去要水喝,有的坐在公路边休息,有的干脆躺在路边的田埂上睡觉。而此时,我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团三个团的兵力均已进入指定地点。萧克和刘转连在各自的位置上静观坐待。等敌人稀稀拉拉全部走进伏击圈时,五十一团突然切断了敌人的后路。五十团正处敌人正面,首先开火。刹那间伏兵四起,步枪、机枪、手榴弹一起射向敌群。在这样突然的打击下,敌军顷刻乱作一团,纷纷倒毙。
  重整起队伍后,敌军先是向离他们最近的那个高地爬去。等连滚带爬地接近山顶时,早已严阵以待的五十一团一阵猛揍。敌人留下尸体,滚下山坡。
  向五十团所伏的高地爬上去。又一次几乎完全相同的致命打击。
  敌军退向最后一个山坡。四十九团的战士一跃而起,漫山遍野条条路口都是红军。枪和手榴弹都用不上了,到处是杀声匕首大刀。少校营长武宗琦转眼看见全军覆没,拔枪“效忠”了国民党。营副王福以下没被打死的全部举手投降。整个战斗,当地的老百姓说,只用了两顿饭工夫。
  伏击战大获全胜。萧克把指挥所设在将军山后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子里,将伏击战转变为阵地狙击战。他知道万耀煌不肯就此罢休,而且狙击大敌进攻毕节城的战役刚刚开始。
  2月25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万耀煌部队向将军山发起冲击,战斗打响。萧克亲临前线,嘱令各部,敌人不到能投手榴弹的距离绝不开枪。经一日激战,敌军不能越将军山一步。至此萧克已指挥刘转连的十七师阻敌7天。26日,二、六军团领导在毕节开会决定退出毕节。此时敌已集中44个团的兵力,樊嵩甫、郝梦龄、万耀煌3个纵队向毕节齐头并进。
  26日上午,萧克指挥部队打退敌军又一次冲击,立即后撤20里,在响水河西岸筑起简易工事。在部队需要大踏步后退而又面临敌军紧追不舍的情况下,萧克又一次体现出军事指挥员的大智大勇。下午2时,萧克从望远镜中观察到敌人在响水河东岸的公路上行进,便决定在敌未进攻之前先对其进行一下突然的打击。于是五十一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敌人的先头部队。敌军怕中红军的埋伏,就缩回到河东岸的山头上。萧克从容布置十八师五十三团等部队各自防御和交替撤退,有条不紊。等到敌主力进攻时,天已近黄昏。我大部队已撤离。一番枪战,夜色渐暗。敌军不敢恋战,而红军则于夜暗之中全部撤走了。
上一篇:白云观方丈王理仙
下一篇: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