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举扩张
前燕南侵幽州时据守鲁口的王午在永和八年(352年)自称安国王,同年被杀,由吕护承袭称号并继续据守鲁口。永和九年(353年),卫将军慕容恪、抚军将军慕容军、左将军慕容彪等人屡次荐举给事黄门侍郎慕容霸,说他有显赫于世之才,应总揽重任。前燕皇帝慕容儁任命慕容霸为使持节、安东将军、北冀州刺史、镇守常山。永和九年(353年),慕容儁派慕容恪进兵讨伐,终令吕护于永和十年(354年)归降。后慕容儁又命慕容恪镇守洛水,以慕容强为前锋都督,进据黄河以南地方。永和十年(354年),慕容儁封弟弟慕容恪为太原王,慕容评为上庸王,封左将军慕容彭为武昌王,封抚军将军慕容军为襄阳王,封安东将军慕容霸为吴王,左贤王慕容友为范阳王,散骑常侍慕容厉为下邳王,散骑常侍慕容宜为庐江王,宁北将军慕容度为乐浪王。慕容桓为宜都王,慕容遵为临贺王,慕容徽为河间王,慕容龙为历阳王,慕容纳为北海王,慕容秀为兰陵王,慕容岳为安丰王,慕容德为梁公,慕容默为始安公,慕容偻为南康公。儿子慕容臧为乐安王,慕容亮为勃海王,慕容温为带方王,慕容涉为渔阳王,慕容暐为中山王。
永和十一年(355年),东晋兰陵太守孙黑、济北太守高柱、建兴太守高瓮及前秦河内太守王会、黎阳太守韩高都以所在郡投降前燕。而先前屯据莸城,归降前秦的前车骑将军刘宁亦率二千户人到蓟城归降请罪,慕容儁亦任命刘宁为后将军。高句丽王高钊亦向前燕进贡。同年,据守广固并向东晋称藩的段龛写信非议慕容儁称帝之事,触怒了慕容儁并令他派了慕容恪进讨段龛,终于在次年攻陷广固,俘虏了段龛。升平元年(357年),慕容儁又命慕容垂等率八万兵到塞北进攻丁零敕勒,大败对方并俘杀十多万人,夺去十三万匹马和亿万头牛羊。及后匈奴单于贺赖头率部归降前燕。
升平元年十一月癸酉日(357年12月14日),慕容儁迁都邺城。升平二年(358年),东晋泰山太守诸葛攸进攻东郡,被慕容恪等击败,慕容恪更乘机掠夺河南土地。不久东晋北中郎将荀羡攻陷山茌,处死太守贾坚,亦被前燕军队击败并收复失地。升平三年(359年)诸葛攸再攻前燕,在东阿被慕容评等人击败。同年十月,东晋西中郎将谢万与北中郎将郗昙北伐,但因郗昙因病退兵以及谢万统率失误而令军队惊溃败退,前燕得以乘机夺取许昌、颖川、谯及沛诸郡各城。
另一方面,前秦平州刺史刘特率众向前燕投降。慕容儁又于升平二年(358年)派了司徒慕容评等人进攻盘据并州自立的将领张平、李历等,令张平的部下诸葛骧、苏象等率当地一百三十八个壁垒归降前燕。及后张平等先后出奔,前燕于是收降了其部众。
此时前燕正与东晋、前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并且在当时是国力最强的。
统一未遂
升平二年(358年),慕容儁因于扩张领土的战争中屡次获胜,于是更图谋消灭东晋以及前秦。为此下令州郡核实男丁数目,每户只留下一个男丁,其余都被徴为士兵,务求令全国步兵达至一百五十万人。慕容儁更命士兵于明年就要集合,并攻取洛阳。在刘贵的谏止下,慕容儁才与官员议论,最终改为“三五占兵”,并将集合期限宽贷至一年后,定于下一年冬季于邺城集合。
不过慕容儁于升平三年(359年)就患病,他向弟弟慕容恪表示他担心自己一病不起,而前秦和东晋尚未灭亡,忧心皇太子慕容暐未有足够能力治理国家,于是打算仿效宋宣公,以慕容恪继位。不过慕容恪坚决拒绝,更矢言会辅助慕容暐。升平四年(360年)正月,慕容儁于邺城阅兵后不久就于当月甲午日(2月23日)病死,临终遗命大司马太原王慕容恪、司徒上庸王慕容评、司空阳骛、领军将军慕舆根(复姓慕舆)为辅政大臣。享年四十二岁,谥为景昭皇帝,庙号烈祖。
陵墓
慕容儁于建熙元年三月葬于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的龙陵(具体方位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