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爽文事件为台湾清治时期三大民变之一,由天地会领袖林爽文发动的一场抗清行动。
抗清初期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廿七日(1787年1月16日)因台湾府知府孙景燧取缔天地会,逮捕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之叔伯,林爽文率军劫狱反抗,号称50万众响应,十一月廿九日(1月18日)攻下彰化,杀台湾知府孙景燧、理番同知长庚、北路协副将赫生额等人,进驻彰化县衙门,自称“盟主大元帅”。十二月初一(1月20日)北路的王作、李同也率众响应,杀淡水同知程峻。又向北攻下新竹竹堑城。林爽文建号“顺天”,往南攻打诸罗等地,福建陆路提督署台湾兵备道柴大纪力守,诸罗县知县董启埏与已卸任的唐镒皆被杀。凤山天地会领袖庄大田亦集众起兵响应,发生笃嘉庄之战,至十二月(2月)全台除南部台湾府、诸罗,中部海港鹿港外均陷落。
其后,桃竹苗等地的客家居民纷纷以乡勇形式组织义民团练,配合清军围攻、抵抗林爽文军队以保卫自己的财产。在新竹地区,则有陈紫云领导下,转战新竹和苗栗等地。事件平定后,乡民捡集新竹死难客家乡勇骨骸共二百多具,合葬于枋寮(即今新竹县新埔褒忠亭义民庙)。
闽浙总督常青闻变,急派福州将军恒瑞、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和福建陆路提督任承恩率清军4000人征台,先后收回诸罗县城、凤山县城,不久即于三月初六(4月23日)再被庄大田攻占,双方形成拉锯战。(常青初视师,战无功,承恩、仕简以误军机坐斩,台湾平,赦出狱;仕简至狼山镇(今江苏南通东南海边)总兵,承恩亦至副将)。使清廷命常青为督师调并浙江、广东清军一万多人亲自渡台,随后又增加七千人,双方对峙在台湾府城。
台湾漳泉械斗已久,鹿港泉州府籍林凑等人率众袭击彰化县县城,大杀漳州府籍移民并且焚毁民房,漳州籍林爽文率军反攻,许多漳州人被迫投入林爽文阵营,漳州籍大股首陈泮为了报复泉州人,凡是泉州人房屋,也尽数焚毁。下淡水溪的漳州籍庄大田也因为闽粤械斗之历史仇恨,与客家庄民爆发冲突,只好暂停攻城行动。
抗清后期
后来清廷又派陕甘总督大学士福康安、参赞大臣海兰察共率绿营八千人于12月10日(阴历11月2日)自泉州人控制的鹿港登台,上岸后再招团练六千,总兵力一万四千,与林爽文三万兵力对峙,双方战于八卦山。福康安先后收彰化、诸罗。爽文败走集集、水沙连(今南投县鱼池乡)等地。1788年2月10日,福康安令人说服当地居民于老衢崎顶(今苗栗县的崎顶一带)生擒林爽文。之后爽文被凌迟处死,连坐家眷,女性发配边疆为奴,十五岁以下男童被押至北京阉割为宦官。
庄大田由于与泉州籍首领庄锡舍有嫌隙,兵败逃亡时行踪为清军所知,被乌什哈达率领的水师抓获时,已身受重伤,在台湾被处死,函首北京。
此事清廷仅派军不足4万,费时一年四个月平定。运用族群关系,借助闽、粤间之矛盾,并结好原住民围堵林爽文部众,终歼灭之。清乾隆52年(公元1787年)乾隆皇帝为了“嘉”奖诸罗县义民“义”举,而将诸罗改名“嘉义”。
后续
1788年9月乾隆七十八岁大寿,乾隆接受福康安安排各社有功头目进京朝见,并论功行赏。当时进京名单包含四大总社乌鳌总社、阿里山总社、大武垅总社及傀儡山总社等共30名原住民大小头目。而该次朝觐事迹亦由皇帝谕令补画入1761年由傅恒主持完成之《皇清职贡图》中。
抗清初期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廿七日(1787年1月16日)因台湾府知府孙景燧取缔天地会,逮捕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之叔伯,林爽文率军劫狱反抗,号称50万众响应,十一月廿九日(1月18日)攻下彰化,杀台湾知府孙景燧、理番同知长庚、北路协副将赫生额等人,进驻彰化县衙门,自称“盟主大元帅”。十二月初一(1月20日)北路的王作、李同也率众响应,杀淡水同知程峻。又向北攻下新竹竹堑城。林爽文建号“顺天”,往南攻打诸罗等地,福建陆路提督署台湾兵备道柴大纪力守,诸罗县知县董启埏与已卸任的唐镒皆被杀。凤山天地会领袖庄大田亦集众起兵响应,发生笃嘉庄之战,至十二月(2月)全台除南部台湾府、诸罗,中部海港鹿港外均陷落。
其后,桃竹苗等地的客家居民纷纷以乡勇形式组织义民团练,配合清军围攻、抵抗林爽文军队以保卫自己的财产。在新竹地区,则有陈紫云领导下,转战新竹和苗栗等地。事件平定后,乡民捡集新竹死难客家乡勇骨骸共二百多具,合葬于枋寮(即今新竹县新埔褒忠亭义民庙)。
闽浙总督常青闻变,急派福州将军恒瑞、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和福建陆路提督任承恩率清军4000人征台,先后收回诸罗县城、凤山县城,不久即于三月初六(4月23日)再被庄大田攻占,双方形成拉锯战。(常青初视师,战无功,承恩、仕简以误军机坐斩,台湾平,赦出狱;仕简至狼山镇(今江苏南通东南海边)总兵,承恩亦至副将)。使清廷命常青为督师调并浙江、广东清军一万多人亲自渡台,随后又增加七千人,双方对峙在台湾府城。
台湾漳泉械斗已久,鹿港泉州府籍林凑等人率众袭击彰化县县城,大杀漳州府籍移民并且焚毁民房,漳州籍林爽文率军反攻,许多漳州人被迫投入林爽文阵营,漳州籍大股首陈泮为了报复泉州人,凡是泉州人房屋,也尽数焚毁。下淡水溪的漳州籍庄大田也因为闽粤械斗之历史仇恨,与客家庄民爆发冲突,只好暂停攻城行动。
抗清后期
后来清廷又派陕甘总督大学士福康安、参赞大臣海兰察共率绿营八千人于12月10日(阴历11月2日)自泉州人控制的鹿港登台,上岸后再招团练六千,总兵力一万四千,与林爽文三万兵力对峙,双方战于八卦山。福康安先后收彰化、诸罗。爽文败走集集、水沙连(今南投县鱼池乡)等地。1788年2月10日,福康安令人说服当地居民于老衢崎顶(今苗栗县的崎顶一带)生擒林爽文。之后爽文被凌迟处死,连坐家眷,女性发配边疆为奴,十五岁以下男童被押至北京阉割为宦官。
庄大田由于与泉州籍首领庄锡舍有嫌隙,兵败逃亡时行踪为清军所知,被乌什哈达率领的水师抓获时,已身受重伤,在台湾被处死,函首北京。
此事清廷仅派军不足4万,费时一年四个月平定。运用族群关系,借助闽、粤间之矛盾,并结好原住民围堵林爽文部众,终歼灭之。清乾隆52年(公元1787年)乾隆皇帝为了“嘉”奖诸罗县义民“义”举,而将诸罗改名“嘉义”。
后续
1788年9月乾隆七十八岁大寿,乾隆接受福康安安排各社有功头目进京朝见,并论功行赏。当时进京名单包含四大总社乌鳌总社、阿里山总社、大武垅总社及傀儡山总社等共30名原住民大小头目。而该次朝觐事迹亦由皇帝谕令补画入1761年由傅恒主持完成之《皇清职贡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