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元朝末年红巾军领袖,韩山童父子便是以家传白莲教聚众起事,宣传口号为“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后朱元璋亦以“明”为国号。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知道白莲教会对其帝国构成威胁,纳李善长之议,多次取缔白莲教,《大明律》规定“为首者绞,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明成祖永乐十八年二月(1420年)山东白莲教女教首唐赛儿发动起义,旋即失败。
成化十八年(1482年),山东即墨军人罗思孚在北直隶创立了罗教,提倡“真空家乡,无生父母”的教义,认为人终究必须回到“无生父母”的身边,而“无生父母”成为最高阶的主神。“无生父母”此一概念,演变为惟一的神“无生老母”,无生老母为白莲教等等教派所接受,几乎皆以“无生老母”为主神,并有三教合流的姿态,宣扬“无生老母”将派遣弥勒佛下凡拯救世人。
万历年间,有所谓的闻香教,“蓟州人王森得妖狐异香,倡白莲教,自称闻香教主。其徒有大小传头及会主诸号,蔓延畿辅、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森居滦州石佛座,徒党输金钱称朝贡,飞竹筹报机事,一日数千里。……四十二年,森复为有司所摄。越五岁,毙于狱。”王森伏诛后,信徒山东巨野的徐鸿儒、北直武邑的于弘志分别发动武装叛乱,均遭明朝镇压。
万历十五年(1587年),都察院左都御史辛自修奏:“白莲教、无为教、罗教,蔓引株连,流传愈广,踪迹诡秘。北直隶、山东、河南颇众。”,万历二十五年刑部侍郎吕坤奏称:“白莲结社,遍及四方,教主传头,所在成聚。倘有招呼之首,此其归附之人。”万历四十三年,白莲教发展至高峰,“近日妖僧流道聚众谈经,醵钱轮会。一名涅盘教,一名红封教,一名老子教。又有罗祖教、南无教、净空教、悟明教、大成无为教,皆讳白莲之名”。
清朝
清兵入关统一中国后,白莲教又与许多民间宗教融合,如老官斋、八卦教,其名目繁多,加上旧有支派,竟高达百余种,教义更加芜杂。清朝的白莲教徒以反抗为己任,倡言“日月复来”,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从而遭到清朝镇压。
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白莲教活动频繁。到了乾隆后期,清朝国力开始下降,是白莲教鼎盛时期,在东北和南方各省广泛流行,其中又以大乘教流行最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清水教徒王伦聚众起义。
嘉庆年间白莲教与地方人民结合,引发川楚教乱颇伤清朝国力,之后在嘉庆十八年 (1813年) 发生的天理教之乱是最后一次白莲教名义的叛乱,之后逐渐消失于历史。
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山东义和团之扶清灭洋运动的主要团队、有部分追溯起源于白莲教的分支派八卦教。
影响
直到近代,白莲教仍未消失,但已发生质变现象。根据清末学者劳乃宣考证,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但义和团的信仰主要为中国主流文化信仰,如义和团提出的保“华教”、反“洋教”,华教主要是尊孔教、讲人伦、祀祖宗、尊玉皇、拜关帝、诵观音、念弥陀等这些民间主流的三教合流信仰,但偏激极端,并不全然同于白莲教。但不可否认,包括义和团在内的许多民间宗教与团体,都与白莲教息息相关,他们有着相似的信仰及传说,通常以“无生老母”为主神,以弥勒佛救世为号召。
白莲教在民间流传盛广,出现许多英雄人物,在《聊斋志异》故事里也有反映。
白莲教思想也与后代的许多宗教有渊源关系,如罗教(尊明朝北直隶密云县军人罗思孚为始祖)、斋教(亦尊罗思孚为始祖)、在理教(尊清初燕京白云观道人杨来如为始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