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囯[b]是清朝道光晚年、咸丰至同治初年间建立的政权,创始人为洪秀全和冯云山。洪秀全与少年时代的私塾同学冯云山经过多年传播拜上帝教,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末至咸丰元年(1851年)初与杨秀清、萧朝贵、曾天养、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组织团营举事,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于咸丰三年(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破,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虏。同治十一年四月六日(1872年5月12日),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太平天国之乱是明清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太平军的足迹先后到过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势力范围遍及十八省。太平天国失败后,散布在长江南北的太平军战士向中国人民传布了许许多多充满着理想的故事,孙中山童年时代便以“洪秀全第二”自许,甚至湘军被裁撤之后大部分人参加了袍哥会。[来源请求]
因清朝推行薙发令,太平天国蓄发、披发,故太平军被称作“长毛”,清廷称其为“长毛贼”、“毛贼”、“发贼”、“发匪”、“发逆”等。又因洪秀全籍贯广东省广州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其他的太平军将士亦多起自两粤(即两广的广东、广西),故清廷亦称其为“粤匪”、“粤贼”,平定事件后,清廷命令宫廷画师绘画《平定粤匪图》。民国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订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早期的洪秀全与冯云山
广东人洪秀全与冯云山之所以选择在广西举事,源远流长,“广西地方辽阔,群盗如毛,散则为民,聚则为寇,形迹既无可辨,党类几不胜穷。”,特别是广西紫荆山地区,“游匪外滋,土匪内迫。”。从宏观上看,“中国在1840年(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白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一般的贫穷到达了极点,人们正在鬻妻卖子,许多人靠树皮为生。”屡次科举失败并在广州目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洪秀全说:“以五万万华人受制于数百万之鞑妖,诚足为耻为辱之甚者,一年如是,年年如是,至今二百年,中国之民富者安得不贫?”终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6月洪秀全在广东花县莲花塘吸收了第一个拜上帝会员李敬芳,随后少年时代的同学冯云山与族弟洪仁玕参加。洪秀全打造了一把斩妖剑,并作诗称“天父天兄太平时,保汝处处有饭吃。耕田首先在根苗,杀尽鞑子阎罗妖。”又作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手持三尺定山河,太平一统乐如何(又作“何如”)。”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他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教义,后来自行洗礼。是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贵县一带传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留在广西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Issachar Jacox Roberts,1802年-1871年)学习《圣经》,曾要求受洗,但罗孝全不同意洪秀全对以前大病时所见“异象”的见解,并认为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洪秀全又要求罗孝全按月付工资给他,被罗孝全拒绝,从而罗孝全拒绝为洪秀全洗礼。洪秀全失望之余离开广州,前往广西桂平与冯云山会合。
洪秀全与冯云山到达广西后以私塾教师为职业传教。洪秀全负责理论,“乱极则治,暗极则光,斩邪留正。”,“邀小的(恤王洪仁政)前往同打江山,并说拜上帝好”;冯云山负责传教,“在紫荆山一带,热心传教,成绩颇大,至多人信教,甚至有全家全族来领受礼拜者,未几,远近驰名,而成为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将基督教圣经的《旧约》、《新约》分别修改为《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作为教条。拜上帝教会实行政教合一。拜上帝教的宗教规范还有《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天父诗》等,号召人们信仰“皇上帝”(上帝耶和华),击灭“阎罗妖”(满族皇帝),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奋斗。
事实上清朝军机处穆彰阿甚至道光帝本人清楚地知道拜上帝会的存在,但听之任之,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全国状元龙启瑞在其《上梅曾亮先生书》中这样记载:“宰相(穆彰阿)风示旨意,谓水旱盗贼不当以时入告。督抚受戒,莫敢复言,金田会匪萌芽于道光十四五年,某作秀才时已微知之,彼时不肯办盗,则所谓窥时相(穆彰阿)旨意是也。”以至于台湾有人[谁?]说,道光帝如果不是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兵力财力亏空而无法追查会党等秘密结社的话,那就是道光帝有意放任会党而形成一个在中国南方与英国势力抗衡的组织。
太平天国之乱是明清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太平军的足迹先后到过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势力范围遍及十八省。太平天国失败后,散布在长江南北的太平军战士向中国人民传布了许许多多充满着理想的故事,孙中山童年时代便以“洪秀全第二”自许,甚至湘军被裁撤之后大部分人参加了袍哥会。[来源请求]
因清朝推行薙发令,太平天国蓄发、披发,故太平军被称作“长毛”,清廷称其为“长毛贼”、“毛贼”、“发贼”、“发匪”、“发逆”等。又因洪秀全籍贯广东省广州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其他的太平军将士亦多起自两粤(即两广的广东、广西),故清廷亦称其为“粤匪”、“粤贼”,平定事件后,清廷命令宫廷画师绘画《平定粤匪图》。民国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订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早期的洪秀全与冯云山
广东人洪秀全与冯云山之所以选择在广西举事,源远流长,“广西地方辽阔,群盗如毛,散则为民,聚则为寇,形迹既无可辨,党类几不胜穷。”,特别是广西紫荆山地区,“游匪外滋,土匪内迫。”。从宏观上看,“中国在1840年(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白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一般的贫穷到达了极点,人们正在鬻妻卖子,许多人靠树皮为生。”屡次科举失败并在广州目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洪秀全说:“以五万万华人受制于数百万之鞑妖,诚足为耻为辱之甚者,一年如是,年年如是,至今二百年,中国之民富者安得不贫?”终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6月洪秀全在广东花县莲花塘吸收了第一个拜上帝会员李敬芳,随后少年时代的同学冯云山与族弟洪仁玕参加。洪秀全打造了一把斩妖剑,并作诗称“天父天兄太平时,保汝处处有饭吃。耕田首先在根苗,杀尽鞑子阎罗妖。”又作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手持三尺定山河,太平一统乐如何(又作“何如”)。”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他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教义,后来自行洗礼。是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贵县一带传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留在广西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Issachar Jacox Roberts,1802年-1871年)学习《圣经》,曾要求受洗,但罗孝全不同意洪秀全对以前大病时所见“异象”的见解,并认为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洪秀全又要求罗孝全按月付工资给他,被罗孝全拒绝,从而罗孝全拒绝为洪秀全洗礼。洪秀全失望之余离开广州,前往广西桂平与冯云山会合。
洪秀全与冯云山到达广西后以私塾教师为职业传教。洪秀全负责理论,“乱极则治,暗极则光,斩邪留正。”,“邀小的(恤王洪仁政)前往同打江山,并说拜上帝好”;冯云山负责传教,“在紫荆山一带,热心传教,成绩颇大,至多人信教,甚至有全家全族来领受礼拜者,未几,远近驰名,而成为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将基督教圣经的《旧约》、《新约》分别修改为《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作为教条。拜上帝教会实行政教合一。拜上帝教的宗教规范还有《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天父诗》等,号召人们信仰“皇上帝”(上帝耶和华),击灭“阎罗妖”(满族皇帝),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奋斗。
事实上清朝军机处穆彰阿甚至道光帝本人清楚地知道拜上帝会的存在,但听之任之,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全国状元龙启瑞在其《上梅曾亮先生书》中这样记载:“宰相(穆彰阿)风示旨意,谓水旱盗贼不当以时入告。督抚受戒,莫敢复言,金田会匪萌芽于道光十四五年,某作秀才时已微知之,彼时不肯办盗,则所谓窥时相(穆彰阿)旨意是也。”以至于台湾有人[谁?]说,道光帝如果不是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兵力财力亏空而无法追查会党等秘密结社的话,那就是道光帝有意放任会党而形成一个在中国南方与英国势力抗衡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