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寿
景寿(1829年-1889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额驸,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一。
景寿为一等公、工部尚书博启图子。道光二十四(1844年)年,赐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二十五年(1845年)尚道光帝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后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
咸丰五年(1854年)七月荐受蒙古都统,六年正月授御前大臣,赐用紫缰,寻授领侍卫内大臣。咸丰十年八月(1860年)扈驾热河,十一年(1861年)七月与怡亲王载垣等共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发动“祺祥政变”。十月削职,仍留公爵及额驸品级。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任蒙古都统,三月授御前大臣。同治三年(1863年)七月仍赐紫缰,十月授领侍卫内大臣,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命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年)六月去世,谥端勤。
子志端,1870年娶荣寿固伦公主,1875年卒。
穆荫
穆荫(?-1864年),字清轩,托和络氏,满洲正白旗人,晚清大臣。咸丰元年,命以五品京堂候补,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兵部尚书穆荫与怡亲王载垣授命为钦差大臣,赴通州与英法联军和谈。谈判失败,清政府扣押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等三十九人,导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穆荫钦差大臣职务被撤,与咸丰帝逃往热河,躲进避暑山庄。1861年,咸丰死,与肃顺等授命为辅政大臣。同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八大臣被撤职,肃顺、载垣、端华伏法,穆荫以“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最久,班次在前,情节尤重”,被撤职流放。同治三年(1864年),殁于家。
匡源
匡源(1815年-1881年),字本如,号鹤泉,山东胶州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历任皇子奕詝经师,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代理礼部尚书,军机大臣,赐紫禁城骑马,同治帝顾命八大臣之一。东西太后结合恭亲王等人夺权,发动了祺祥之变,八大臣或死或贬,匡源被罢官。
杜翰
杜翰(1806年-1866年),字鸿举,号继园,山东滨县(今滨城区)人,晚清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帝师杜受田长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登甲辰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咸丰三年(1853年)咸丰帝念其父劬劳,擢杜翰为工部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办理京城巡防事宜,甚受倚重。咸丰十年(1860年)随咸丰帝逃热河。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病重,遗命杜翰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反对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同年,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先到达北京,发动祺祥之变,罢免八大臣职务,赐死载垣、端华,斩杀肃顺。杜翰反对垂帘最积极,惟因杜受田子免死革职[1],流放新疆,后被赦免,从此闭门不出。同治五年(1866年)卒。
焦佑瀛
焦佑瀛(1814-1887),字仲州,号桂樵,直隶天津府天津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军机大臣,曾为咸丰任命的顾命八大臣之一。
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累迁光禄寺少卿。咸丰十年(1860年),奉命赴天津、静海诸县治团练。召回,英法联军时跟随咸丰帝逃往热河行宫。十月二十八日(1860年12月10日),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焦佑瀛尤其谄媚事肃顺等人,咸丰朝诸类诏旨,多出于焦佑瀛之手,在当时受瞩目。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焦佑瀛与肃顺、载垣、端华等七人同受咸丰遗命,负责辅导新帝,是为赞襄政务大臣,俗称顾命八大臣。八月,迁太仆寺卿。东太后与西太后怒而发动祺祥之变,夺八大臣之权,九月三十日(1861年11月2日),与穆荫、匡源、杜翰皆罢直军机,议罪,两宫太后下诏:“穆荫等于载垣等窃夺政柄,不能力争,均属辜恩溺职。穆荫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最久,班次在前,情节尤重。王大臣等拟请将穆荫革职发往新疆效力赎罪,咎有应得。惟以载垣等凶焰方张,受其箝制,均有难与争衡之势,其不能振作,尚有可原,着即革职,加恩改发军台效力赎罪。匡源、杜翰、焦佑瀛皆革职,免其遣戍。”革职。罢职后,曾先后讲学于莲池书院及敬胜书院。同治四年(1865年),丁生母忧,奉柩回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