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治的重心:袁世凯
1月16日,袁在下朝的路上,在东华门丁字街遭到京津同盟会分会组织的炸弹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幸免于难。1月20日,南京临时政府向袁正式提出清室优待条件。1月22日,孙文发表声明,只要袁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袁得到这个保证后,便加紧逼宫。袁以利害游说和买通庆亲王奕匡和那桐,并以金钱贿赂隆裕太后身边受宠太监张兰德,威吓隆裕太后称大势已去,如果革命军杀到北京,则皇室生命难保,而若同意让位,则可有优待条件。 1月22日,英国公使朱迩典会同法、俄、日公使声明赞成清室退位。美国不愿干涉内政,不曾参加。
1月26日,在袁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将领共47人联名致电内阁、军咨府、大清国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王族及满蒙回藏各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战两月间,民军筹饷增兵,布满各境,我军皆无后援,力太单弱,加以兼顾数路,势益孤危”,要求“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到2月2日为止,联名增加到50人。
1月26日强硬派宗社党首领良弼在住宅门口被京津同盟会分会刺客彭家珍炸成重伤,三天后死亡。善耆、溥伟分逃大连、青岛。
1月29日晚,北方革命军总司令胡鄂公领导发动辛亥天津起义但遭到失败。2月7日上午,北方革命军总司令部遭到袁部下及天津英租界当局破获,大批革命党人被天津英租界当局逮捕。
清帝逊位与清朝的灭亡
1月29日,召开清廷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2月3日,隆裕太后授予袁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条件。
2月4日,段祺瑞联合王占元、何丰林、李纯、王金镜、鲍贵卿、李厚基、马继曾、周符麟等共九人发出要求共和的第二电,专致“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声言“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
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件》和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优待条件第一部分即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一,大清皇帝尊号不废,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
二,民国每年拨四百万元供皇帝支出。
三,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
四,清王室的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并由民国派兵保护。
五,德宗崇陵所有产用经费由民国支出。
六,宫内执事之人,继续留用,唯不得招阉人。
七,皇室私有财产,由民国派兵保护。
八,禁军编入民国陆军。
除上述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八条外,还有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四条,及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七条。
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退位诏书》(逊位诏书),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退位诏书》由张謇起草,并由临时参议院通过,但其中,“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为袁手下所添加。至此,大清帝国正式终结,并被中华民国取代与继承。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