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隽藻

  祁隽藻出身世家,父亲祁韵士官至户部郎中,乾隆时参预编修国史。祁隽藻从21岁中进士到72岁以疾致仕,曾官翰
  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湖南学政、文渊阁校理、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兵部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同治五年(1866),祁隽藻病逝,加赠太保,谥“文端”。
  祁秀藻居官50余载,对清王朝忠心耿耿,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道光十九年(1839)与黄树滋视察福建海防及禁烟,在闽居数月,上疏浙闽总督宜住泉州;改建沿海炮台为墩;拘捕汉奸,严查烟贩;禁止漳、泉二州使用夷币,夹带私铸者治罪等4条陈,被皇帝采纳。返京途中又查到温、台两州多种罂粟,便上奏弹劾。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祁氏撰写《新乐府》三章,刊示于各处,表示支持。祁隽藻提倡朴实,延纳寒士,举贤荐能,咸丰元年(1851)皇帝问及用人之道时回答:“君明臣直……言路为国家气脉,气脉通,无论强弱,均以为国。”
  祁隽藻不仅政绩卓著,而且能诗善文,精于书法,勤于著述。陈衍(石遗)采咸、同、光3朝诗编《近代诗钞》时,将祁氏列于首编,称其为道光、咸丰间的诗坛领袖。祁隽藻的传世之作有《谷曼谷九亭集》、《馆课存稿》、《勤学斋笔记》、《马首农言》、《蓝公教织歌》等,其中《马首农言》是与寿阳乡农闲谈耕作之书,《蓝公教织歌》则是他对本邑明代知县勤政爱民的颂扬。
  祁隽藻虽然身居高官,但不忘乡土,每次回返故里总是平易近人,故口碑甚好,流传有许多淳朴爱民的故事。寿阳平舒村至今尚存祁隽藻及其父、其弟的墓冢。
上一篇:皇宫最高侍卫官黄大元
下一篇:票号始祖雷履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