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在小说创作中最多产的作家当属上海的陆士谔。陆士谔系上海青浦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1月16日生于千年古镇珠溪镇(今朱家角)。17岁时,陆从清代大名医唐纯斋学医,1905年27岁来沪行医谋生,翌年便以“沁梅子”出版了《精禽填海记》,1908年又以同一署名出版《鬼国史》。
此后他一边行医(曾获得上海十大名医的称号),一边以惊人的速度写作小说。据《云间珠溪陆氏谱牒》陆士谔小传云:“著有《医学指南》、《加评温病条辨》等医书十余种,《清史》、《剑剑》等说部百余种,《蕉窗雨话》等笔记二三种行世。”由此可见,陆士谔一生创作了百余部小说,如此多产,可谓著作山积,很难找出匹对者了。
陆卒于1944年3月,终年66岁。陆士谔一生创作的百余部小说中,以《新上海》与《新中国》最著名。
《新上海》将清末上海十里洋场种种光怪陆离的“嫖、赌、骗”丑恶现象作了深刻揭露,写得淋漓尽致。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陆士谔的《新上海》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同列其中。
《新中国》是陆士谔32岁写下的代表作,这是一部令今人万分惊叹的小说。该小说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作,是一部以梦为载体的幻想之作。书中写道:“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此在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有趣的是为造地铁(电车隧道),还发生不同意见的争执,有说造在地下,有说要造高架;争论到最后,说是造高架行驶噪声太大,且高架铁竖柱影响市容又不方便,最终定下造地下电车隧道。
如今,陆士谔梦中的三大工程早已变为现实。更让人惊讶的是,《新中国》之梦中的三大工程与现在上海的南浦大桥、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及地铁一号线的地点方位出奇地相仿。陆在《新中国》中的梦,还有更“神奇”之处,他设想在陆家嘴建造金融中心,在跑马厅(人民广场)造剧院……这位清末民初的多产小说家的奇梦幻想,怎不令今人瞠目!
此后他一边行医(曾获得上海十大名医的称号),一边以惊人的速度写作小说。据《云间珠溪陆氏谱牒》陆士谔小传云:“著有《医学指南》、《加评温病条辨》等医书十余种,《清史》、《剑剑》等说部百余种,《蕉窗雨话》等笔记二三种行世。”由此可见,陆士谔一生创作了百余部小说,如此多产,可谓著作山积,很难找出匹对者了。
陆卒于1944年3月,终年66岁。陆士谔一生创作的百余部小说中,以《新上海》与《新中国》最著名。
《新上海》将清末上海十里洋场种种光怪陆离的“嫖、赌、骗”丑恶现象作了深刻揭露,写得淋漓尽致。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陆士谔的《新上海》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同列其中。
《新中国》是陆士谔32岁写下的代表作,这是一部令今人万分惊叹的小说。该小说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作,是一部以梦为载体的幻想之作。书中写道:“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此在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有趣的是为造地铁(电车隧道),还发生不同意见的争执,有说造在地下,有说要造高架;争论到最后,说是造高架行驶噪声太大,且高架铁竖柱影响市容又不方便,最终定下造地下电车隧道。
如今,陆士谔梦中的三大工程早已变为现实。更让人惊讶的是,《新中国》之梦中的三大工程与现在上海的南浦大桥、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及地铁一号线的地点方位出奇地相仿。陆在《新中国》中的梦,还有更“神奇”之处,他设想在陆家嘴建造金融中心,在跑马厅(人民广场)造剧院……这位清末民初的多产小说家的奇梦幻想,怎不令今人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