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指北宋东京汴梁,即“汴京”,现开封市,汴梁多次遭到水灾,现在的开封是在地面6-9米以下北宋东京城遗址上建立的。
开封在历史上有多个政权在此建都,有“开封古城,十朝都会”之说。
传说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命郑邴在今日朱仙镇古城村筑了一个城,取名“启封”,即“启拓封疆”的意思。
战国前期,魏惠王九年(前362年)迁都于此,建“大梁”城。
汉代避讳汉景帝刘启,改名“开封”。两汉时梁孝王把开封作为他的封国——梁国的都城。在此之后于此建都的朝代有: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北宋时开封是“东京汴梁”,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国侵占北宋后,称为“汴京”。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到中都大兴府,改汴京为“南京开封府”,为金国陪都。正隆六年(1161年)初,完颜亮南下侵宋,一度以“南京开封府”为统治中心[1]。贞佑二年(1214年),金宣宗为避蒙古军锋,迁都“南京开封府”。天兴二年(1233年),金哀宗在开封被蒙古军围困的情况下,逃出开封,迁都归德府。元惠宗至正年间红巾军起义首领刘福通把开封作为都城。明太祖洪武年间,朱元璋曾一度把开封定为“北京”。
而由明起,直到中华民国撤守为止,开封都是河南省的省会,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1954年,才将河南省省会迁至平汉铁路(京广铁路)经过的重镇郑州市。
汴梁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蔡京等几代宰相用全国之力营造了一个美仑美奂的人间仙境,南宋初年,范成大出使金朝,经过汴梁时,看到“新城内大抵皆墟,至有犁为田处。旧城内麓布肆,皆苟活而已。四望时见楼阁峥嵘,皆旧宫观寺宇,无不颓毁”[2]。
汴京八景(宋朝版):
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
开封在历史上有多个政权在此建都,有“开封古城,十朝都会”之说。
传说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命郑邴在今日朱仙镇古城村筑了一个城,取名“启封”,即“启拓封疆”的意思。
战国前期,魏惠王九年(前362年)迁都于此,建“大梁”城。
汉代避讳汉景帝刘启,改名“开封”。两汉时梁孝王把开封作为他的封国——梁国的都城。在此之后于此建都的朝代有: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北宋时开封是“东京汴梁”,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国侵占北宋后,称为“汴京”。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到中都大兴府,改汴京为“南京开封府”,为金国陪都。正隆六年(1161年)初,完颜亮南下侵宋,一度以“南京开封府”为统治中心[1]。贞佑二年(1214年),金宣宗为避蒙古军锋,迁都“南京开封府”。天兴二年(1233年),金哀宗在开封被蒙古军围困的情况下,逃出开封,迁都归德府。元惠宗至正年间红巾军起义首领刘福通把开封作为都城。明太祖洪武年间,朱元璋曾一度把开封定为“北京”。
而由明起,直到中华民国撤守为止,开封都是河南省的省会,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1954年,才将河南省省会迁至平汉铁路(京广铁路)经过的重镇郑州市。
汴梁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蔡京等几代宰相用全国之力营造了一个美仑美奂的人间仙境,南宋初年,范成大出使金朝,经过汴梁时,看到“新城内大抵皆墟,至有犁为田处。旧城内麓布肆,皆苟活而已。四望时见楼阁峥嵘,皆旧宫观寺宇,无不颓毁”[2]。
汴京八景(宋朝版):
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