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

  裴寂,字玄真,生于北周天和六年(569年),卒于唐贞观三年 (629年),蒲州桑泉(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初“佐命功臣”。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定43名功臣的实封等第,裴寂第一。
  裴寂的出身, 据《新唐·宰相世系表》,属当时河东望族裴家中“西眷裴”,一支,汉未魏晋以来,累世高官显爵,家势炫赫。裴寂的祖父裴融,北周时任司木大夫;父亲裴孝瑜,曾任与浦州比邻的绛州刺史。裴寂出世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靠几个哥哥鞠养,而这几位兄长史传亦未见有仕宦的记载。裴寂14岁时,靠祖荫补州主簿,走上仕途。以后累凋左亲卫、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年近半百,仍然作个晋阳宫副监,始终在六、七品圈子内徘徊。史载他途经华岳庙,曾祈神自卜;夜见逻堞传烽,慨叹;“天下方乱,吾将安舍?”一直为不能发达而重振家门耿耿于怀。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反隋斗争的狼烟四起,隋炀帝远避江都,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主持北方军事。李渊兼领晋阳宫监,裴寂作他的副手。这在裴寂看来,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因此对李渊极尽曲意承欢之能事,这二人原本旧相识,此时更见亲密,常常通宵连日,宴语博弈,情忘厌倦,为奉承李渊,裴寂甚至违禁把晋阳宫女送去陪恃。李渊决定从太原起兵,裴寂虽曾筹集了9万斛米、5万段杂彩,40万领铠甲以供军用,但同时也不忘进献宫女500人。由此,大将军府建立时,他被任为长史,赐爵闻喜县公:入关平定京师之后,又赐良田千顷,甲第1区,物4万殴。隋恭帝封李渊唐王、大丞相,裴寂转为大丞相府长史,并进爵魏国公。隋炀帝在江都被杀的消息传到长安,隋恭帝决定进位,而李渊为观察形势,表面上固辞不受。这可急坏了裴寂,他—面向李渊陈诉:“寂之茅土、大位,皆受之于唐,陛—下不为唐帝,臣当去官耳!”一面又“陈符命十余事”,用“天命”向李渊劝进。当李渊应允之后,他立即命令太常寺准备礼仪,选择吉日,积极筹办禅让大典。所以李渊即皇帝位后,夸奖裴寂说:“使我至此,公之力也。”不仅拜他为新朝的尚书右仆射,赏赐许多珍玩,每日赐予御膳,而且上朝时,“必引与同坐”,下朝后又“延巨卧内”。对他“言无不从”。史称“当朝贵戚,亲礼莫与为比”。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进犯太原,守将相继陷没,唐高祖为此十分担忧。裴寂欲立功报效,自行请命:被任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许以便宜决事。大军行至介休,刘武周大将来金刚据城对抗。塘军先扎营索度原(介休城东南处),水源被敌人截断,正在移营就水之际,遭到突袭,全军死散略尽。裴寂昼夜兼程逃至平阳,平阳以北城镇全部波敌人占领。裴寂上书谢罪,唐高祖原谅了他,命他镇抚河东地区。裴寂被战败吓破了胆,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传檄各郡县,命令人们集中到城堡内,其余物资悉数焚毁,结果造成惊慌纷乱。夏县人吕崇茂趁机反叛,杀县令响应宋金刚。裴寂派兵进剿,又被吕崇茂打得大败。至此,唐高祖对裴寂完全失望,召还朝内痛加责备,并下诏把他扣押起来,审讯追究,但是,时隔不久就又下令释放了他,待遇一如往日。
  唐高祖每次外出巡视,总是把裴寂留在京师居守。有人控告裴寂谋反,经过审讯并无实迹。唐高祖安慰他说:“联有天下,公推毂成也,容有二哉?所以讯吏,欲使天下人信公不反耳!”并且让三位贵妃带上玉食宝器到裴寂府上摆宴压惊,通宵尽兴,天亮方归。武德四年(621年),朝廷决定改造铸币,又赐裴寂一炉自铸的权利,井聘娶他的女儿作赵王李元景的妃子。六年<623年),裴寂升左仆射。九年(626年),又拜为司空。为了表示优礼,唐朝廷还“日遣员外郎一人—更直其第。”
  唐高祖晚年,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日趋激烈,裴寂预感到将对己不利,就以“四海妥定”为由,向李渊请求“赐骸鼻归故里”。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想要进一步抱紧李渊这棵大树。而李渊也真舍不得他,流着泪说:“未也,要当相与老尔。公为宗臣,我为太上皇,逍遥晚岁,不亦善乎!”
  贞观初年,裴寂尚受礼遇,唐太宗有次到郊外祀天,曾请他和长孙无忌同升金骆。但是不久就因牵连僧人法兴妖言案而被免官,削去封邑之半,并放归故里。接着,家奴又揭发说,汾阴有人称裴寂“有天分”,他不仅不上报,反而杀人灭口,结果被流放静州(今四川省马尔康西北)。初到静州,正值山羌叛乱,裴寂率家僮平息之。唐太宗念他有功,诏令还朝,而裴寂恰在这时死去,年60岁。追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总观裴寂一生行迹,并无特殊才干和功绩。所以李世民批评他说:“公勋不称位,徒以恩泽居第一。”欧阳修也认为他“专用串昵显”。
  若论裴寂的“佐命”之功,大概是指他参与了晋阳“首义之谋”。但细考历史记载,当时也不无畏葸之态。晋阳首谋,原本是李世民和刘文静。这俩人计议已定,却无法与李渊通谋,于是刘文静推荐了裴寂,因为裴寂与李渊交厚,由他开说最妥。李世民接受了这个主意,就投裴寂之所好。出私钱数百万给高斌廉,使裴寂玩赌,高斌廉佯装不胜,裴寂赢了许多钱。趁着裴寂高兴,李、刘二人才达到目的。当时李渊正因为副将高君雅被突厥战败而遭拘押,所以同意起事,不久又被释放,这事就搁置下来。但是形势已是刻不容缓,而裴寂的表现很可能也是首鼠两端,所以《新唐书·刘文静传》有这样的记载:“文静谓寂曰:‘公闻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乎?唐公名载田谶,闻天下,尚可怙怙以待祸哉?’又胁寂曰:‘公为监,以宫人待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惧,乃劝起兵。”
  还有刘文静被诛一事,也有助干认识裴寂。隋大业末年:,裴寂为晋阳宫副监,刘文静作晋阳县令,二人关系很好。追随李渊父子招兵之后,刘文静立有三大功劳:太原首谋为其一;北联突厥,免唐西进后顾之忧为其二;拒隋大将屈突通干潼关,歼敌数万,为稳定关中作出重大贡献为其三。相比之下,无论才干功绩都高出裴寂许多,裴寂恩宠无比,刘文静却被李渊“素疏忌之”,官止怍到民部尚。为此,刘文静牢骚不平,时有怨言,同裴寂的关系也逐渐恶化。武德二年(619年)刘文静有个失宠小妄,通过其兄对刘文静进行揭发。刘文静被捕下狱,由裴寂,肖瑀按讯。结果,刘文静只承认攀比裴寂,为待遇不公而有怨望之情。唐高祖认为这就是图谋^造**的根据。当时朝中大臣如李纲、肖瑀,甚乏李世民都出面为之脱情。证明刘文静不反,而裴寂却说:“文静多权诡,面性猜险,愤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险,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终于促使唐高祖下决心诛杀刘文静,并抄没了他的家财。
上一篇:苑君璋可悲的一生
下一篇:隋唐净土宗高僧道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