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2)

  同年,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充任封常清的判官。这是岑参第二次出塞,由于第一次出塞不得志,所以这次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而他的很多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其中有许多诗都是歌颂封常清的,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诗作,已成为边塞诗的经典之作。
天宝十四年(755年),封常清再次入朝。十一月十六日,封常清在华清宫拜见玄宗。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国家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到天宝年间,在一派歌舞升平声中,他开始踌躇满志,不愿过问政事,委政于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人,一味纵情享乐,政治日趋腐化。当时为抗击突厥、吐蕃、契丹等的进犯,在边地设置节度使,屯戍重兵。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治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平卢(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市)、河东(治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率领15万大军,号称20万,长驱南下,向唐朝的两京洛阳、长安杀来。由于中原已多年没有战事,军队大部驻屯边境,很多郡县无兵可用,毫无应变准备。地方官吏闻叛军将至,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安军长驱南下,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很快占领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初到长安,唐玄宗还当是谣言。直到十一月十五日,确知安禄山已向南进军时,才惊恐失色。
  此时朝中不但无兵可派,更无良将可遣,只有回朝的封常清是唯一的人选。唐玄宗便把封常清当成了救兵的稻草,问他该如何退敌。封常清见朝中惶恐异常,为了安慰玄宗,便说:“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听后大喜,于次日即任命封常清为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赶赴洛阳,开府库,招募新兵,准备迎击安军。封常清的一番话虽有夸大其辞的成份,但是却对稳定朝中的情绪起了关键作用,唐廷也因此得以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平叛战争。
  十七日,封常清到职后,立即动身到东都(即洛阳),募兵抵挡安军。封常清日夜兼程赶到洛阳,10日之内,便招募新兵6万人。但所募兵勇,都是市井百姓,未经任何训练,所以战斗力很弱。随后封常清又下令拆毁洛阳北边黄河之上的河阳桥(在今河南孟州西南),以阻止叛军从北面进攻洛阳,然后进军虎牢(今河南荣阳汜水镇西)。十二月初二,叛军渡过了黄河。平原太守颜真卿早在安禄山叛乱发动之前,就已看出他图谋不轨,并做好了战备工作。安禄山认为颜真卿不过是一介书生,没有注意他。等到安禄山起兵谋反,就发公文让颜真卿率领平原和博平二郡的7000兵守卫黄河渡口,颜真卿即派平原司兵李平从小路去报告朝廷。封常清看过书信后,立即写信给颜真卿,令其坚守。并传檄文数十函与之,颜真卿见信后,立即以分晓诸郡,不久便起后正式起兵讨伐安禄山。
  十二月初六,叛军攻克陈留(今河南开封),新任河南节度使张介然被俘,为安禄山杀害;初八,叛军攻陷荥阳(今河南荥阳)。太守崔无波被俘,也为安禄山杀害。安禄山留其部将武令砌守荥阳,命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为前锋,进袭洛阳。叛军入罂子谷,兵锋甚盛。途中与封常清部于武牢相遇。封常清率骁骑出战,杀数百人。不久,叛军主力赶到。封常清为当时名将,虽然足智多谋,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所率皆为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而叛军却是训练有素的精兵劲旅,史称“禄山精兵,天下莫及”。尤其是田承嗣、安忠志所率的前锋部队,多是骁勇善战的骑兵。唐军刚刚列好阵势,就被叛军铁骑所冲垮,军队溃散。封常清收拾余部,拒战于洛阳城东的葵园,又败。封常清再收兵与叛军战于洛阳上东门内,再败。十二月十二日,叛军攻陷东都洛阳,安禄山纵兵鼓嗓,叛军自四门入城,烧杀抢掠。封常清率残部与安军战于都亭驿,再败。退守宣阳门,又败。最后封常清只好率领败兵推倒禁苑的西墙向西撤走。为了防止叛军追击,于途中“伐大木塞道以殿”,然后渡谷水,西奔至陕郡(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留守李橙、御史中丞卢奕、采访使判官蒋清,皆守节不屈被杀。
  在封常清动身去洛阳后,唐廷立即将朔方、河西、陇右等军镇的兵力,除留少数驻守防地外,其余部队全部内调。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又在长安募兵,并把在京的边兵及飞骑、扩骑集中起来,共计5万人,由高仙芝统率,宦官边令诚任监军,进屯陕郡(治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但这些兵也多为市井子弟。封常清率残部迟守陕郡时,陕郡太守窦廷芝已逃往河东,城中吏民皆已逃散。封常清向驻守该地的高仙芝说:“常清连日血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贼豕突入关,则长安危矣。陕不可守,不如引兵先居潼关以拒之。”这在当时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是明智之举。高仙芝听了封常清的详细汇报,知其所言非虚,于是接受了他的意见,率军退往潼关。退到潼关后,唐军修完守备,据险抗击。安禄山部将崔乾祐率部赶至,一时不能攻下,只好退居陕郡。安禄山派部将崔乾祐率兵屯于陕郡,临汝、弘农、济阴、濮阳、云中等郡都降于安禄山。当时,唐廷所征的朔方、河西、陇右诸道兵,尚未抵达长安,关中震动。幸好安禄山滞留洛阳准备称帝,没有全力进攻,加之高仙芝、封常清及时退守潼关,作好拒守准备,遏制了安军攻势,关中军民慌恐之情才得以稍安。
玄宗听说封常清兵败,便削其官爵,让他以白衣在高仙芝军中效力,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监左右厢诸军,以助自己。高仙芝率军东征时,监军边令诚曾向高仙芝建议数事,高仙芝不从,使边令诚怀恨在心。高仙芝退守潼关后,边令诚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败退之事,并说:“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玄宗听了信边令诚的一面之辞后,大怒不已,于十八日(即公元756年1月24日)派遣边令诚赴军中斩高仙芝与封常清。
上一篇:安庆绪
下一篇: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