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2)


  传奇轶事
  观史书己
  贞观九年十月,即李渊死后五个月,李世民第一次要求观览《起居注》,未遂。
  《贞观政要·卷七·论文史第二十八》记载:贞观十三年,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知太宗《起居注》。唐太宗欲查看起居注,褚遂良以“不闻帝王躬自观史”为由拒绝了。唐太宗说:“朕有不善,卿必记耶?”褚遂良说:“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黄门侍郎刘洎进言:“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旧唐书·褚遂良传》和《资治通鉴·唐纪十二》也载有此事。
  次年(640年),唐太宗再度要求看《起居注》,宰相房玄龄等人就删减整理国史,撰写成《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各二十卷。当太宗见到“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指史官对当年玄武门事变内容含糊其辞,多有隐讳文饰之语,太宗告诉房玄龄:不必替他遮遮掩掩,反正玄武门事件本来就是像“周公诛管、蔡,季友鸩叔牙”之义举,目的是为了“安社稷、利万民”,要求“削去浮词,直书其事”。《资治通鉴·唐纪十三》亦有记载。
  这一行为带给史学考究极大困难,也遭到章太炎等学者指责:“太宗即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
  武功
  《大唐新语·卷一》载,太宗继位后曾在苑囿内狩猎,一群野猪从森林中冲出。太宗举弓四箭射杀了四只,但还是有一头雄野猪向马匹直冲而来。吏部尚书唐俭慌忙下马,与之搏斗。太宗拔剑砍死野猪,笑着对唐俭说,“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耶?何惧之甚!”唐俭当即回答道:“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理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太宗觉得唐俭说得有理,于是停止了狩猎。
  改名
  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
  尚书令
  由于唐太宗在即位前曾当过尚书令,故当太宗做皇帝后,大臣多不敢任其职,于是之后这个职务就几乎不授人,尚书省的长官就只设左、右仆射,后用其他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头衔参预朝政,执行宰相职务。至高宗时,又用低级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参预朝政,执行宰相职务。左、右仆射成了听令执行的官员,不能参加大政,唐中宗神龙革命复辟之后,仆射就非宰相职务。中书令、侍中在安史之乱后也不常设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了宰相最普遍的名称。
  书法
  李世民酷爱书法,其书法以隶书见长,并且酷爱书法名品《兰亭序》(即《兰亭集序》,王羲之书法珍品,王羲之的字十分多变,就一“之”字就有十数种变化之多),相传当年某大臣见太宗似有郁结难纾,问之原因,知道其欲得《兰亭序》,于是便与辩才和尚(王羲之当年墨宝辗转传至其七世孙智永,智永出家为僧,又将墨宝传予其弟子辩才和尚)斗智最后终于为李世民获得。而王羲之本愿并不想《兰亭序》落入君王之手成为陪葬品。但最后结果事与愿违,《兰亭序》最终成为唐太宗的陪葬物品。
  救驾
  据新旧唐书太宗本纪,李世民十六岁时参军,跟随隋将云定兴,一次隋炀帝杨广被围,云定兴军负责救驾,李世民献计,故布疑阵,吓退敌军,救回天子。
  大臣
  十八学士
  主条目:十八学士
  秦王府属杜如晦
  秦王府记室房玄龄
  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
  天策府军咨祭酒苏世长
  天策府记室薛收
  秦王府文学褚亮
  国子助教陆德明
  秦王府文学姚思廉
  国子助教孔颖达
  秦王府主簿李玄道
  天策府仓曹李守素
  秦王府记室虞世南
  秦王府参军蔡允恭
  秦王府参军颜相时
  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
  秦王府参军薛元敬
  国子助教盖文达
  秦王府咨议典签苏勖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主条目:凌烟阁
  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故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故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
  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
  司空、梁国公房玄龄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
  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
  特进、卫国公李靖
  特进、宋国公萧瑀
  故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
  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
  故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
  故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
  故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
  故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
  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
  故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
  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
  故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故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
  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
  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世??
  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
  宰相
  萧瑀(626年任尚书左仆射,627年任尚书左仆射,630年以御史大夫参议朝政,635年-636年以特进参豫朝政,643年-646年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陈叔达(626年任侍中)
  封德彝(626年-627年任尚书右仆射)
  宇文士及(626年-627年任中书令)
  高士廉(626年-627年任侍中,638年-643年任尚书右仆射,643年-647年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房玄龄(626年-629年任中书令,629年-643年、643年-648年任尚书左仆射)
  长孙无忌(627年-628年任尚书右仆射,645年-649年摄侍中、检校中书令)
  杜淹(627年-628年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
  杜如晦(628年-629年任侍中,629年任尚书右仆射)
  李靖(628年-629年任中书令,630年-634年任尚书右仆射)
  王珪(628年-633年任侍中)
  魏征(629年-632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632年-638年任侍中,638年-642年以特进参议得失)
  温彦博(630年-636年任中书令,636年-637年任尚书右仆射)
  戴胄(630年-33年以民部尚书参豫朝政)
  侯君集(630年-632年、632年-640年以兵部尚书参豫朝政,640年-643年以吏部尚书参豫朝政)
  杨师道(636年-639年任侍中,639年-643年、645年任中书令)
  刘洎(639年-644年以黄门侍郎参知政事,644年-645年任侍中)
  岑文本(642年-644年以中书侍郎专典机密,644年-645年任中书令)
  李世??(643年-649年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张亮(643年-646年以刑部尚书参豫朝政)
  马周(644年-648年任中书令)
  褚遂良(644年-647年以黄门侍郎参豫朝政,648年-649年任中书令)
  许敬宗(645年同掌机务)
  高季辅(645年同掌机务)
  张行成(645年同掌机务)
  崔仁师(648年以中书侍郎参知机务)
  附:武则天的丈夫
  第一任李世民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氏有才貌,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氏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对宫中生活,晚年的武氏曾回忆为太宗驯马一事。
  一天,李世民带着众美人游玩,来到御马厩,指着一匹骏马对众人说:“这是朕的坐骑,名叫狮子骢。”李世民话音刚落,那马便一声长啸,扬起头来,样子十分吓人,众美人急忙躲在一边。
  李世民见状,笑了笑,问众人,你们谁能驯好这匹马?”众美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无言以对。
  只见武则天从人群中走出来,不慌不忙地对唐太宗说:“陛下,只要给我三样东西,我就能把这匹马驯好。”
  “不知哪三样东西?”唐太宗问连忙问道。
  “第一件是铁鞭,第二件是铁锤,第三件是匕首。”武则天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先用铁鞭子抽;它不服,再用铁锤击;还不服,就用匕首刺它的喉咙。”
  唐太宗听罢,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但他心里在想:这个小女子,将来可是个铁手腕的女人啊!
  第二任李治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才人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时,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氏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氏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次年五月,被封为二品昭仪。玄武门之变武则天
上一篇:唐僖宗李儇
下一篇:唐太祖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