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 功高震主(3)

  没有哪个朝代的边境有长期安宁,何况是在有把菜刀就敢占山为王的冷兵器时代。公元599年,突厥又来边境烧杀抢掠。文帝没办法,又派杨素带兵出征。杨将军真威武,如同一张万能膏药,哪疼往哪贴,他也不含糊,指哪打哪,而且真的做到了“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次打的不是北齐,更不是陈军,而是野蛮凶猛的突厥。为了取胜,杨素一改往日的慈眉善目,对待本军将士用起了铁血政策,凡不敢应战者,斩!凡不能冲入敌阵者,斩!凡未能杀灭敌军而自己生还者,斩!不论官兵,不论人数,一人违反杀一人,百人违反杀百人。左边是火焰、右边是海水,横竖是个死,还不如求个好名声!杨素麾下将士全以必死之心与突厥征战,这样的军队,不可阻挡,突厥兵没有制造军事奇迹的可能性。战后杨素对所有随他征战的将士都微功必录,恩威并施,所以手下官兵都对其爱戴有加,无不忠心耿耿。
  此后的两年,杨素的中心工作就是打突厥,天晴打、下雨打,心情好了打、心情差了更打。这突厥人也能扛,硬着头皮陪杨素玩了两年,一直到公元602年,实在坚持不住以后,跑回草原一心开发旅游景点了。
  越能打,越不被信任
  杨素,没得说了,实在是一位镇国之重臣;他的家人,也没得说了,都是坐在一条船上的人,自然是水涨船高。杨素的几个儿子,都成了省部级干部;家里的老婆,多得每日光点名就得花半个时辰;而住的宅院呢,豪华得经常有外地人士前去旅游以为是皇宫。政府里只要是有一官半职的人士,逢年过节都得去给杨素请安,杨素也不谦让,奇珍异宝全部笑纳。太不低调了,惹得国防部长(兵部尚书)柳述对他意见很大,竟然不止一次地在政治局常委会上大发牢骚。这柳述为何敢如此胆大,因为他是文帝的女婿,这背景太硬了,硬得足以撼动杨素在文帝心中的地位。
  文帝果然对杨素起了疑心,随之而来的是一道诏书:杨素你连年在外征战,太辛苦了,而且贵为国家总理,不该事事亲为,没事你就在家待着吧,不用天天来上班,不算你旷工,工资照发!
  随后,文帝病了,杨素与柳述等人在病床前侍候。已立的太子(后来的隋炀帝)是杨素一手扶持的,所以杨素就写信把病情通报给太子,以便让太子随时做好顶职的准备。但信却被宫人误送给了文帝,已快归天的文帝发现了杨素与太子之间的关系,于是后悔当初听从杨素的意见,废掉了品学兼优的故太子杨勇。文帝后悔了,想重立杨勇为太子。但已来不及了,杨素与太子封闭城门,派重兵把守了皇宫,文帝死了,死因未明。
  隋炀帝即位。
  总有些忠于先帝而怀疑真相的忠臣,比如说汉王杨谅,他在隋炀帝刚刚登基时便通过国内外媒体公然宣称怀疑新老板的合法性,并且表示将以武力来揭开真相。杨谅太过愚忠,因为他根本没有征求部下的意见就冲动地宣布造f,这种个人意见根本不能代表群体意愿。所以,当杨素来讨伐他时,他手下的将领腿长点儿的就弃城,腿短点儿的就投降,几个信得过的也都不禁打,死了的躺在地上,能站着的全被活捉。十万将士啊,就这样因杨谅一时的冲动而被定为叛国。
  隋炀帝亲自给杨素写了一封表扬信:我爹刚死,就有人想来造f,想置国家于动乱,欲将黎民百姓推向战争的火海。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还是杨老您靠得住,能够果断站出来力挽狂澜,亲,您的卓越表现令我很感动,我将给你五星好评。
  杨素给隋炀帝回了一封信:老板,不是我能干,而是托您的洪福,借您的威信才又一次伸张了正义,以后谁还敢在您的地盘上操蛋,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替你出面收拾他,哪怕是一死,也在所不惜。这样的老板,这样的员工,这样深厚的革命友谊,太令人感慨了—都太假啊!
  为什么说太假,看看后来就知道了。杨素因为平乱有功,又一次被封赏,东西无非还是那老三样,而头衔也不在这一一表述了,因为太多,说了也不再有具体的意义。杨素老了,老了就容易生病,而一向连感冒都没有的杨素竟然会一病不起。隋炀帝为了表现出自己对杨素的关爱,每日都派人送去名贵药品,而在送药人回来之后他又急不可待地问:应该快死了吧?对于隋炀帝送来的药,杨素也不吃,他对自己的弟弟杨约说:我一吃准死,都没悬念的。但事实是,他不吃也是死,因为已经病入膏肓。
  功高震主,兔死狗烹-历史的规律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上一篇:杨玄感
下一篇:殷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