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天泽(2)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帝位。留守和林的忽必烈阿里不哥也在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称汗。双方遂开始了激烈的汗位之争。1261年 5月,史天泽官中书右丞相。同年秋,阿里不哥率众突袭移相哥军,乘胜南下。11月,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军战于昔木土。诸王合丹、丞相线真等将右军,诸王哈必赤将中军,诸王培察儿和史天泽等将左军,合势进攻,斩阿里不哥大将合丹火儿赤。阿里不哥败走。
  1262年2月,山东李檀动武装叛乱,李檀是叛降蒙古的义军首领李全之子。李全死后,李檀袭父职,辖地称益都行省。忽必烈即位,加封李檀为江淮大都督。忽必烈北征阿里不哥,李檀借口防御南宁,拒不出。后又乘机叛乱,以涟(今江苏涟水)海(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三城献子宋,还军益都(今山东益都),占据济南。忽必烈急召诸路蒙汉军平叛。3月,史枢、阿术等败李范于高苑老僧口,李檀退守济南。4月,忽必烈命右丞相史天泽出征。史天泽急筑长围,树林栅,以防李檀突围。李檀被围四月,城中粮尽,李檀投大明湖自杀未遂,被斩杀。李落败后,一些儒臣上书,说乱事之起,是由于诸侯权重。史天泽遂上奏:’兵民之机,不可并于一门,行之,请自臣家始’(《元史·史天泽传》下同)史氏子侄即日解除兵权者有门人。至元三年( 1226),史天泽兼枢密副使。第二年,改中书左丞相。
  忽必烈在稳定了中原的统治后,又继续攻宋。当时,宋朝已日益衰朽,兵疲财溃,势在必亡。至元六年(1269),元廷议取襄汉地区,沼命史天泽与驸马忽刺出筹划经略。史天泽等选要害之地,筑城堡工事,贮兵储,作攻宋准备。至元十年(1273),与平章附术等进攻樊城,元军用回回炮攻破樊城。2月,襄阳宋将吕文焕出降。至元十一年(1274),伯额和史天泽总领大军20万乘胜伐宋。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至鄂州,史天泽因病北还,至真定病逝。逝世前上奏世祖:”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逝世后,赠太尉,溢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
  史天泽不仅战功卓著,而且治民有方。早在武仙二次占据真定被击退后,蒙军主帅怨愤百姓反覆,将城中居民万人驱赶出去,欲杀众人示威。史天泽说:“他们都是我们的子民,不过是被贼胁制。何罪之有?”百姓都获释放。史天泽在真定修缮城池,加强武备。荒年缺粮,与战士百姓同甘共苦。招抚流散民众,治疗战争创伤。几年间,官府民居相继修复。
  金朝灭亡后,蒙古大军继续南伐西征,赋税繁重。急于星火。百姓不能立办,官府于是代借西域商人钱代输,利息很高,称羊羔息。事后又验户籍向百姓征敛,百姓中有的卖尽田产、妻子都偿还不完。史天泽奏准朝廷,由官府代民偿付一本一息。又选中等户入军籍,所征赋税按贫富而定。
  1238-1239年间,连年蝗旱,它付又借贷应贡赋。积银达13000余挺。史天泽认为百姓不可重困,于是倾其家资,与族属官吏共同偿还了这笔债务。
  监郡忙哥撒儿让蒙古军奥鲁(蒙古语,意为“老小营”)数万散布于州郡之间,砍伐桑树,毁坏庄稼,百姓无法生存。史天泽奏明太后,令其尽后岭北。从此田里生产得以恢复。真定兵甲户口超过他郡,是与史天泽的保护分不开的。
  1252年,宪宗知汉地不治,河南、陕西尤甚,于是使命史天泽、赵壁等为经略使治理河南,此时的河南,民无依持,差役急迫,百姓流离失所,军无纪律,常暴掠乎民,百姓无可奈何。史天泽等至河南,选贤才,置提领,察奸弊,均赋税,更钞法,设行仓,立边城,诛好恶,肃官吏,置屯田保甲,兴利除害。不到二三年,河南大治,民安商乐,军备也得到加强。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诏问治国方略,史天泽主流说:“朝廷当先立省部以正纲纪,设监司以督诸路,需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俸佚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忽必烈表示赞许,并—一采纳。中统二年(1261)夏5月,史天泽拜中书右丞相后,立即实行他的治国方略。并定省规十条,以保证政务畅通。史天泽知无不为,言必考虑其结果,不强行不能行之事。不禁民所必犯,顺应时势,通变制宜。又协调国相德臣之间的关系,使事集功成,泽被百姓。史天泽在任期间,还罢去了一些诸色差役,统一了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至元三年(1266)史天泽兼枢密副使,第二年,又改任左丞相。他提议建立三卫和寓丘于农之策,二三年间,国家面貌和军队实力,已蔚然可观。
  史天泽出将人相近50年,每临大事,遇大难,论大政,必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以竭忠殉国,尊主庇民为原则,从不追求个人富贵权势。
  当初,武仙害都元帅史天倪,史天泽继任其职。史天倪之子史揖长大后,史天泽立即奏请朝廷,请求任史揖为都元帅。太宗感叹说;“过去争官者多。让职者少。你这样做,实在应该称赞。’遂下沼任史挥为真定路兵马都总管。史天泽又请准朝廷任其次侄史权为唐、邓军万户。宪宗进驻六盘,诏令征兵,原拟任史天泽之子为师,史天泽又保奏其二哥之子史枢充新军万户。1253年,史天泽上奏:“先前臣任先兄军民之职,而今民权已归其长子史揖,兵权归其次于史权,臣可以退休了。”宪宗认为这是史天泽的美好品德。不同意他的退休请求。
  中统三年,世祖委任史天泽节度诸将出征李檀。史天泽自始至终,都未曾把诏旨示人。平乱后入朝,世祖慰劳,史天泽又尽将功劳归于众将。
  史天泽见客不避,勇于承担责任。1257年春,宪宗命左丞相阿蓝答儿掌管诸路财赋,阿蓝答儿性苛刻,锻炼罗织,转功为罪,许多官吏受辱。史天泽说:“我是经略使,是非功罪,理当由我负责,不该责罚他人。”许多人因此获释。
  史天泽40岁开始读书,尤爱读《资治通鉴),对书中义理理解透彻,对成败是非,常有自己的见解。。史天泽告诫子侄;史氏家族起于陇亩,今身名赫,宗族昌盛,何以报答累朝盛恩?若因王事身死边野,马革裹尸归葬,是我的夙愿。你等要谨遵此训,如若违背,等于是揭我坟墓。史天泽知人善任,求贤若渴。当初,史天泽攻打卫州,问卫州名土蒲察辅之:“金朝有才干之人,你认识谁?答以近侍局副使李正臣。等到攻破归德,史天泽见有数人被缚,便问其中一位是谁,那人说是李正臣。史天泽不仅免除其罪,而且派人护送他到真定。让他做参谋,把真定路所有公事都全权交付给他。每当南征北战,史天泽必签数十张空名委札,有可任用者可立即委任。卫州成为史天泽食邑后,史天泽命军前参议正昌龄治理,罢除了以前的一切蠢政。有失职者诬陷王昌龄,史天泽却更加信任他。
  史天泽器量涵弘,识虑明哲,知时识势,应变制宜。正中统建元以来。中书省官员少则五六员,多至六八员,列坐一堂,凡有政事商议实行之际,往往各持己见,待国相一置可否,然后定决。史天泽每于此时,便审其无害,则行之不疑;若有失当,则心平气和,详细分析,以期合于事理。故在中书十余年间,或奉行上意,或更张事宜,多方周旋,天下受益者甚多。
上一篇:史天倪
下一篇:吕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