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2)


  入侵苏联
  1940年晚些时候,
  面对西线的节节胜利,被那些把他标榜为“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战略天才”的宣传口号深深麻醉的希特勒决定趁苏联先动手前和苏联摊牌。但实际上即使在研究侵苏方案的最后阶段,德国对苏联红军仍然十分无知。希特勒的参谋人员所能依赖的只有一些零散的情报,而情报的获得也极为困难。但是这一次仍然是希特勒的总参谋部使他相信,斯大林所指挥的苏联红军在德军面前不堪一击。
  在制定入侵苏联的作战计划全过程中,没有证据表明总参谋部曾经反对过希特勒的侵苏决定。后来,沮丧的哈尔德撰写了一本充满对希特勒指责的书——《元首冒险的侵苏行动》,书中他宣称军事将领们从一开始就反对希特勒的这一计划。但根据那些曾经跟随哈尔德并经常看到他和希特勒在一起的工作人员回忆,哈尔德给人的印象是他对自己所谓的“冒险行动”报以极大的热情,而正是他本人负责制定了入侵苏联的作战方案。
  1941年2月1日,陆军元帅冯?博克到总理府向希特勒报到,准备讨论关于进攻苏联的问题。博克同样坚信如果像红色潮水一般的苏联红军和德国军队进行对抗,他们一定会被击溃。然而哈尔德,尽避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苏联军备专家,却信心十足地告诉希特勒,苏联的装甲车辆全都是些老旧不堪的杂牌货,根本无法和德国装甲兵相提并论。
  正是由于来自总参谋部的这些信心十足的观点,希特勒侵略苏联的野心极度膨胀起来。最初根据德军的估计,苏军总兵力大约为155个师,但到1941年4月,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了247! 4个月后,苏军总兵力的准确数字已经为366个师,而此时德军要想从苏联撤退,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苏联人的反攻
  1941年6月22日,
  德国终于发动了入侵苏联的战争,每个人都焦急地等待着,好像“巴巴罗萨”的胜利就在眼前。到7月,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已经势如破竹,横扫俄罗斯广裹的土地。然而,尽避希特勒对胜利充满信心,但很快就有大量证据表明,虽然苏联红军遭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损失,却仍然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坦克部队依然数量庞大。希特勒的野战专家此前根本没有提到过苏军坦克部队的具体数量。8月4日,在视察中央集团军群时,希特勒表情凝重地告诉他的一名最优秀的装甲部队指挥官——海因茨?古德里安,“如果我当时知道苏联人有如此之多的坦克,我会重新考虑我们的作战方案”。
  8月的第一周,来自苏联战事的压力加上他的东部大本营“狼穴”周围的沼泽疟疾,使得希特勒在五年中第一次病了。更糟的是,希特勒的病情刚有好转,他和他的将领们之间就又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一天中午,在希特勒地图室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希特勒表示希望由南北两个集团军群实施一次大规模穿插机动,从莫斯科的后方对其发起进攻。但布劳希奇和他的参谋们却成功利用了元首身体的虚弱,坚持建议由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发动直接进攻。对此希特勒警告陆军总司令及其支持者,如果直接进攻不能奏效,战局将会陷于胶着,而且俄罗斯的冬季很快就要来临了。但是将领们仍然争辩,坚持对莫斯科发动正面进攻。争论的结果希特勒更加虚弱,不得不回到床上休息,他的病情使得布劳希奇、哈尔德等人获得了和元首战略相抗争的机会。他们偷偷地背着希特勒,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就是这次战略上的分歧彻底葬送了苏联战役。
  一周以后的8月18日,当希特勒康复后,最高统帅部内又是一阵骚动。他们接到希特勒发来的一份冗长的备忘录,命令在莫斯科正面的博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进行防御,同时他命令在北方孤立列宁格勒,在南方夺取克里米亚、顿涅茨克的煤炭和工业区以及高加索的产油区。对此布劳希奇很快提交了自己的书面意见,特别要求立即恢复对莫斯科的攻势。希特勒再次拒绝了这一要求并且补充道,“在冬季到来之前我们所要达到的最为重要的目标并不是莫斯科,而是克里米亚。”对此他说,这里是苏联的原料产地和军火工业地区。对于这一宏大的战略构想,即便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两位装甲部队指挥官霍斯和古德里安也不能认同。他们提交了很有说服力的报告,告诉元首他们的坦克部队亟需休整,但希特勒却选择了漠然处之,并将其斥为“失败主义论调”。
  接下来的几周内,希特勒的军事统帅不断试图说服元首对莫斯科发动进攻。这当然引起希特勒的愤怒,在一份备忘录中,希特勒指责那些将领们全是被自私的骄傲情绪和草率的决定所支配,他把陆军总司令部的官员说成是“在过时的理论中腐朽至极”。哈尔德为此相当不安,准备提出辞职,但布劳希奇告诉他那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台风行动
  1941年9月下旬,
  德军攻克基辅并一举俘虏苏军145000人,希特勒公开宣称苏联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被这一系列旋风般的胜利所鼓舞,希特勒开始花费大量时间策划对莫斯科的全面进攻。但这一次,就在几周前还要求希特勒发动对莫斯科攻势的博克元帅却不同意这一计划。他告诫元首,现在这个季节进攻莫斯科已经太晚了。希特勒恼火地回答道,“在我成为总理以前,我常以为总参谋部像一头凶猛的猎犬,如果我不紧紧地拉住它的项圈,它就会噬咬它所看到的任何人;但现在看起来我想错了,它恰恰缺少凶猛的性格。他们从一开始就反对我的计划,他们反对重整军备,在进占莱茵地区问题上犹豫不决,反对进入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甚至对波兰战役也抱有怀疑。我必须要让这些大人们清楚,是我在不断地驱赶着这头猎犬向前”。他对博克的意见置之不理,并且告诉后者,“巴巴罗萨”行动的最后一幕将在莫斯科城外完成。
  在德军展开对莫斯科的攻势(代号“台风行动”)几周内,博克的部队就陷入了积雪、烂泥和积水中动弹不得。在连续作战中已经疲惫不堪的德军拼尽全力向前进攻,但是俄罗斯大地上海洋一般辽阔的沼泽却迟滞了德军装甲部队的行动。客观地说,布劳希奇和哈尔德都应对“台风行动”的后果承担责任;正如后来戈林在纽伦堡审判时所说的,如果不是他们当初在希特勒生病期间消极对待元首最初的计划,“东线的战事最迟在1942年初就已经完结了。”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希特勒眼睁睁看着他那些晓勇的德意志军团被严寒冻僵直至死亡。
  德军在中路进攻受挫之后,南路的伦德施泰特也被迫撤离高加索的门户罗斯托夫,并后撤30英里。希特勒闻讯怒火中烧,立即电告伦德施泰特固守原地,不许后撤。伦德施泰特电复希特勒的东普鲁士大本营,称固守原地是疯狂的举动,如果元首不能收回成命,那么请让别人来代替自己充任南路德军指挥官。电报最后这句话激怒了希特勒,也决定了这位陆军元帅的命运。当天傍晚,在没有咨询过布劳希奇的情况下,希特勒做出如下答复,“我同意你的请求,请交出你的指挥权。”
  沮丧和失望的情绪在德国最高统帅部内蔓延开来。患病的陆军总司令冯?布劳希奇被莫斯科城下的失利弄得心力交瘁,希望能够辞职。就连希特勒自己也陷入了迷茫,在将军们面前,他常常忧郁地思考。将军们不断请求撤退,并认为这是唯一的选择,即便是布劳希奇自己现在也要退却,这对于希特勒而言是失败主义的表现。这位陆军元帅显然已经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12月19日,在一次两小时的争论中,希特勒解除了他的职务,然后对总参谋部宣布由自己兼任陆军总司令。希特勒随后决定采取包为强硬的手段。他将博格元帅调离,并让冯?克鲁格元帅代替他。在圣诞节那天,希特勒解除了古德里安的指挥官一职。
  
  转自铁血社区
上一篇:二战十大王牌部队
下一篇:第一次世界大战名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