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作者是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梁朝的刘峻(字孝标)作注。在汉代时,刘向曾写《世说》,但已散失。《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所以为和刘向的区别,又叫《世说新书》,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全书原来有八卷,刘孝标注本分成十卷,现在的版本都是三卷,分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载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事,主要是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进了小说家。此书所记事实虽然有的不太准确,但从中可以看出门阀世族的思想面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和语言等史料,有较高参考价值。
  刘义庆门下有很多的文人学士,刘义庆领导众人进行编纂,使全书体例与风格基本一致。刘孝标本来是南朝青州人,在宋泰始五年(即公元469年),北魏占领青州后,他迁到平城,然后出家,后来又还俗。他采用裴松之注释《三国志》的方法,进行补缺和纠错。他下了很大功夫,引用的书就有四百多种。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内容大多记载东汉至东晋间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风貌和轶文趣事,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门),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志人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内容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当时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门阀社会的生活面貌,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的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清楚地见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唐朝修《晋书》多采《世说新语》,引用的312条约占《世说新语》条目的三成左右。对此后世的史家常有批评。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唐语林》、《续世说》、《何氏语林》、《今世说》、《明语林》等都是仿《世说新语》之作,称之“世说体”。一说晏殊删并《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成书以后,敬胤、刘孝标等人皆为之作注,今仅存孝标注。
  〈王蓝田食鸡子〉、〈曹植七步成诗〉、〈晋明帝论日近远〉、〈管宁割席绝交〉、〈华歆、王朗乘船避难〉、〈陈元方答客问〉、〈王导骂新亭对泣〉、〈石崇杀伎〉、〈裴令公吊阮步兵〉、〈王子猷访戴安道〉、〈曹操、杨修过曹娥碑〉、〈曹操捉刀〉、〈曹操望梅止渴〉、〈王敦出婢妾〉、〈支道林养鹤〉、〈顾恺之倒食甘蔗〉、〈嵇康临刑索琴〉、 〈谢奕作剡令〉、〈谢安听阮裕白马论〉、〈谢安、王坦之赴宴〉、〈谢道韫咏絮〉、〈谢玄北征不为名〉、〈谢万石雅量〉、〈刘伶祷神戒酒〉、〈王羲之坦腹东床〉、〈王子敬人琴俱亡〉等篇曾收录于台湾中学阶段各版本课本,或补充教材。今日有许多成语典故、汉晋文人轶事几出自此,与《诗经》、《春秋左氏传》、《战国策》等同样被视为出现大量成语的文言文典籍。今日来看,亦可将《世说新语》视为古代短篇小小说合体。
  类目
  • 德行第一
  • 言语第二
  • 政事第三
  • 文学第四
  • 方正第五
  • 雅量第六
  • 识鉴第七
  • 赏誉第八
  • 品藻第九
  • 规箴第十
  • 捷悟第十一
  • 夙慧第十二
  • 豪爽第十三
  • 容止第十四
  • 自新第十五
  • 企羡第十六
  • 伤逝第十七
  • 栖逸第十八
  • 贤媛第十九
  • 术解第二十
  • 巧艺第二十一
  • 宠礼第二十二
  • 任诞第二十三
  • 简傲第二十四
  • 排调第二十五
  • 轻诋第二十六
  • 假谲第二十七
  • 黜免第二十八
  • 俭啬第二十九
  • 汰侈第三十
  • 忿狷第三十一
  • 谗险第三十二
  • 尤悔第三十三
  • 纰漏第三十四
  • 惑溺第三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版本
  唐写本残卷
  南宋绍兴八年董弅刊本,原本存于日本
  南宋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
  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上一篇:吕氏春秋
下一篇:崔莺莺待月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