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8)


  孔子谥号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鲁哀公亲诔孔子。诔文说:“旻天不吊,不懸乓焕希?缕劣嘁蝗艘栽谖唬?滠溆嘣诰危?睾舭г眨∧岣福∥拮月伞�”(《左传·哀公十六年》)古人认为“尼父”是给孔子的谥号。其实这只是对孔子的敬称,并非谥号。父,同“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孔子墓地
  孔子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进圣林门,过洙水桥,经享殿,到红色垣墙环绕的孔墓。墓前有巨碑篆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为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墓前石台系唐代从泰山运来峰禅石筑成。
  孔子死前曾将自己离世比作泰山崩塌,而死后成为帝王之师万世之表,这座高大的石台,正象征着孔子的思想如巍峨泰山,顶天立地。夫子墓葬,规格非凡,气势恢宏,连帝王之墓也要稍逊一筹,乾隆为此感叹:“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
  夫子的墓看上去如一隆起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重的筑墓形式。墓右为其子孔鲤的墓冢,南边是孙子孔攸的墓,这种墓葬布局形式叫“携子抱孙”。俗话说“怀子抱孙,世代出功勋”,“父在子怀,富贵永远来”。按这种说法,此布局构成的风水对圣脉兴旺是有作用的。若有人对此有疑问,只有靠自己去思悟了。
  孔子死后,弟子们守墓三年,相继离去,只有子贡又守了三年。后人为纪念他,便在孔子墓西侧的子贡守墓处建了三间西屋,立碑题“子贡庐墓处”。
  孔子墓于文革时期被铲平挖掘,其内孔子遗物与骨骇示众后焚毁,“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大碑被毁。庙碑被毁,孔庙的泥胎塑像被毁。
  孔子个人影响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诸夏”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
《论语》是了解其思想的主要著作。
  思想核心
  有三种看法:仁,礼,仁与礼。
  形而上学
  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似乎给人一种印象:孔子回避了形而上学。当他反问子路“未知生,焉知死”,当他告诉樊迟“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确实更多地关注着现世与此岸,这时他很像是一个温和的怀疑论者。不过,“性与天道”是早期儒家相当重要的一个命题,可谓后来天人关系探讨之滥觞。不少人认为孔子的性命之学集成于《易传》,然而《易传》是否孔子所作并没有最后的结论。
  孔子与中华文化
  秦朝以法家学说治天下,西汉武帝前推行道家理论,以“无为”治国。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华文化从此和孔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孔子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国学大师柳诒征以孔子为“中国文化之中心”,“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孔子与中医
  在《论语·子路》中记述了一段关于孔子对“恒”德的评价,可以看作圣人对医生的道德期望。原文: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孔子说,南方人说如果缺少恒的美德,不要做巫师和医生。也就是对神对人的职业,必须有恒卦所示的美德。孔子本段论述曾引发张功耀与聂文涛的争论。最后,聂认为本段落脚点在与恒卦的爻辞,说明是孔子在谈论恒卦的时候主动提及的巫医,这也说明巫医在孔子看来不是“怪力乱神”的内容。这里可以看到圣人对健康与生命的尊重。
上一篇:姬虞
下一篇:赵武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