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剑是越国金属冶铸业中的精华。《庄子·刻意篇》说;“夫有于越之剑者,押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说明当时各诸侯国都视越剑为难得之宝贝。应该说,越国铸剑技术闻名全国,始于越王允常时期,因而在以后经久不衰。
第三,在允常时期,越国的造船业也很发达。
越地多水,民谙水性,在生活和生产活动常以船为运载和交通工具。《越绝书》卷三载:“方舟航买仪尘者,越人往如江也。治须虑者,越人谓船为’须虑‘。”句践也说:“夫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揖为马;往若职风,去则难从;锐兵任死。越之常性也。”【洲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越人习水便舟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性格。正因为如此,越地的造船业一直比较发达。
越王允常时期的造船业,不仅构造技艺高超,在生产规模和产品数量方面也远超于以往。据史籍记载,元前518年。楚师为舟师以略吴疆。越大夫胃秆劳王于豫章之钠,越公子仓归王乘舟,仓及寿梦帅师从王“川其时越是楚之附庸,是年楚联合蔡、许、越等国伐吴,故青歼至豫章(楚领地,今江西南昌)慰劳领军在外的楚平王,越公子仓还赠以乘舟,并随楚水师攻吴,证明越国船只数量不少,既能装备水军,又能以大型乘舟赠送他国。至句践时期一次就能调集”戈船三百“,又能”使楼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柏以为俘“。至元前312年,越更能向魏赠送舟三百艘。如此发达的造船业,都是在允常时期造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四,绍兴印山越国王陵的发现,又为越王允常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实物依据。1996年9月至1998年4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在绍兴县兰亭镇木栅村南印山,发掘清理了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其时间与允常在位时间相当。此墓气势宏伟、构造独特,是这一时期在南方发现的最大古墓葬。古墓由墓坑、墓道、墓穴三部分组成。墓坑口长46米、宽19一14米、深14米;墓道上大下小,底略平,全长54米、宽6。5一8。75米;墓穴的构造更具特色:在坑底正中先铺垫一层人工碾碎后再经夯实的木炭,厚度高达l。”米,后在其上用规整平直的大方木横向平铺成摔底;两侧则用长6。2米、横截面呈方形的众多大方木依次紧密排列、互相斜撑成两面斜坡状、横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的掉室。所用大方木均三面裸漆,无操漆的外侧面在上下分别开凿2一5个牛鼻式隧孔,以作吊装之用。墓中安放巨形国木对剖为二的独木棺,下部棺长6。04米,宽1。12米。内深0。4米,这是迄今为止全国所见最大的古代独木棺。据《越绝书》卷八记载:“木客大家者,句践父允常家也。去县十五里。”《越中杂识》卷下亦载:“越王允常墓,在府城西南二十七里木客山。”从地理位和文献所载若耶、木客、独山三座越王墓的比较来看,印山大基的墓主很可能是允常。退一步说,即使墓主不是允常,此墓也必建于允常时期,因为古代君王大都在生前就营建自已的坟茧,而允常始称王,为显示王者气派,所建坟墓也特别巨大。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以上有据可查的实例看,越王允常执政时期的越国生产力水平,达到句践复兴前的最高水平。正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允常才能“拓土始大,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