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结局
日本维新走上强国之路,朝鲜一些开化人物决心模仿。日本认为这些人可资利用,便假意支持。1883年法国为夺取中国另一个藩属国越南挑起中法战争,清ZF从朝鲜撤出部分军队以应付南方战事,仅留袁世凯驻守朝鲜。日本认为有机可乘,便支持开化党于1884年(甲申年)发动政变,惨杀朝鲜重臣多人,然后组织 ZF。当时率军驻朝的袁世凯敏锐判断此后有日本黑手,便对政变进行镇压。于是,执政三天的开化党ZF垮台。尔后中日间就朝鲜问题进行外交谈判,最终签订《天津条约》,形成中日对朝共管局面。为了牵制日、俄对朝觊觎之心,李鸿章促成朝鲜门户开放,同欧美诸国建交,以夷制夷。
此前,朝鲜曾以 “敝邦人不惯外务”为由请清ZF派遣外务顾问,李鸿章就把其幕中德国人穆麟德派往朝鲜。不意不久后穆即为俄国收买,他极力向闵妃集团鼓吹朝鲜要“引俄拒清”,甚至秘谋俄朝签订“保护条约”。此事被李鸿章发觉后,立即将之罢斥。为牵制闵妃,李鸿章下令放还大院君。1885年10月初,当大院君在袁世凯护送下乘北洋水师军舰返回朝鲜时,闵妃集团除在礼仪上给以冷落外,还借机把昔日大院君的追随者30余人处决,以示下马威。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朝鲜ZF依惯例请清军平乱,丁汝昌奉命率舰入朝。日本军队乘机不请自至。后来起义军议和,日本拒绝中国提出的同时撤军要求,反而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随着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失利,日本加大对朝鲜的勒逼压迫,先是要求朝鲜ZF按日本方案进行“改革”,后要求朝鲜逐华兵、废华约,被朝鲜ZF拒绝,日本即于1894年7月23日派兵包围朝鲜王宫。日本驻朝公使则同朝鲜的亲日派密谋以武力推翻闵妃政权,并动员大院君重新出台执政,老于世故的大院君起先拒绝,日本进一步施压后方答应配合。于是日军进攻朝鲜王宫,将高宗和闵妃软禁,随后成立亲日派ZF,着手“改革”。为消除中国影响,日本迫使朝鲜新ZF发布法令,废除沿用千余年的中国纪年,改用“开国纪元”,如将光绪二十年(甲午年)改为“开国503年”,随后废除科举,改革官制,史称“甲午更张”。不久后日本通过迫使朝鲜同之签订“同盟条约”,把朝鲜绑在战车上。
在日本重压下,朝鲜上层发生新的分化。如果说此时朝鲜ZF中出现一批亲日分子的话,那么高宗和闵妃仇日情绪依旧,表面上与日军周旋,暗中派密使赴清军营中慰问输诚。慈禧太后寿辰时,他们循例仍派进贺谢恩使赴北京,进贡银10万两。大院君也不是一个受制于人的人,他虽为日本推上台,但对日本也是阳奉阴违。后来日本新任驻朝公使井上馨得到大院君写给清军将领的一封信,以此作为他内通中国的证据把他赶下台。
1895年1月,在井上馨的压力下,高宗率世子、宗亲大臣赴太庙向列宗列祖誓告“独立”。誓庙以后,朝鲜ZF即把国王及王室成员称号升格,国王由原来的“主上殿下”改称为“大君主陛下”,“王妃殿下”改称“王后殿下”。这年4月,日本迫使清ZF与之签订《马关条约》,正式宣布中国放弃对朝鲜宗主权。中国退出朝鲜以后,闵妃失去靠山。当她看到俄国联合德国、法国压日本退还辽东给中国以后,认定俄国是阻止日本进一步侵略朝鲜的强大力量,便谋求接近俄国。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对闵妃动了杀机。1895年10月8日,日本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消灭了闵妃。
闵妃死后,高宗成为日本人手中玩偶,朝鲜独立和主权一步步被日本侵夺。高宗不克恐惧,于1896年2月逃进俄国驻朝公使馆,一年以后才返回王宫。1897年1月,高宗改朝鲜国号为“大韩帝国”,同时追谥闵妃为“明成皇后”。闵妃死后三年,即1898年,她的政治对手大院君也在抑郁中死去。1907年日本逼高宗退位,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朝鲜亡国。1919年,日本人毒杀高宗,引发朝鲜历史上轰轰烈烈的“三·一”反日运动。
闵妃死后初葬杨州郡清凉里,高宗去世后便合葬于今韩国京畿道杨州郡金谷洞洪裕陵。在王宫景福宫则立有“明成皇后遭难碑”供后人凭吊。
闵妃之死
1895 年10月7日夜,日本人安达谦藏带领30余名日本浪人持武器来到大院君官邸,解除警卫武装后冲进内室,把大院君从床上拉起,让他草草地读一下日本人拟定的解释这次起事原因的“告谕文”,便迫使他同日本人一同上路。8日拂晓,这批日本人同其他日本武装队伍汇合,分编成五路,向景福宫奔来。毫无准备的王宫卫队很快被击溃,侍卫队长被杀。日本浪人冲进高宗居住的坤宁殿和闵妃居住的玉壶楼,逢人便杀。高宗被这突如其来的血腥场面惊呆了,战栗不止,几乎昏厥。
日本暴徒在玉壶楼搜寻闵妃。一个名叫中村楯雄的浪人看到一个女人慌忙逃避,便追上去揪住头发挥手一刀,另一个赶来的暴徒顺手又砍了两刀,女人呻吟着倒在地上。随后,日本人继续搜寻杀戮。因为这些日本暴徒们谁也没有见过闵妃,是否已杀死闵妃谁也没有把握。一个日本浪人便用刀架在一个宫女脖子上令其指认。该女战抖着说闵妃额部有一痕志。日本人遂复查地上的各个女尸,终于发现中村砍杀倒地者即是闵妃。后经多名宫女辨认无误后,日本暴徒用棉被把尚未断气的闵妃包起,搬到院中松林里,泼上汽油焚烧。为灭痕迹,焚烧后他们又把残骸抛进了水池里。
这件事发生在1895年10月8日(农历八月二十日戊子),岁次乙未,因此史书称之为“乙未事变”。
大院君是明是昏?
大院君一生波澜起伏,令人掩卷深思者良多。他一生在政治上三次上台执政,三次被迫下野,在上上下下中演绎着其性格特征,也编写着朝鲜政治动荡史。为了权力,他利用别人,别人也利用他。他事后把被利用者像抛弃废可乐瓶一样抛弃,最后他自己也成了废可乐瓶。
他小处精明,大处迷茫,最后成为历史的落伍者。他虽然精于密室政治,善长人事公关,但对世界大势却茫茫然。他认为,只要关闭国门,再在城门上加把锁,就可以把“洋扰”关在另一个世界;只要在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卫正斥邪”思想净化运动,就可以消除污染,永保王国的平静与稳定。但是,他在小处小有收获,但在整体上却失败了。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钳制思想、拒绝变革、拒绝开放,虽然维持了一时的平静,但其结果是使朝鲜越来越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孤立于国际社会的主流,最后导致国家生存危机。1910年朝鲜亡国于日本,固然是日本帝国主义所犯下的夺人邦国的严重罪恶,但朝鲜之所以一步步走到亡国的深渊,大院君的锁国政策也负有一定历史责任。
闵妃是贤是愚?
闵妃生在儒教立国的李氏王朝,活动在男人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她能运用自己的才智和谋略,在汹涌的政潮中击败政治强人大院君,控制夫婿高宗,在风雨飘摇的王朝末期主政20余载,成为事实上的女王,从某种角度看,她或可称为一代女杰。
但是,她生不逢时。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已处封建末期,当时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延续2000年的东亚朝贡国家体系在西方势力的冲击下正处于崩溃瓦解之中,而朝鲜正处于这个大变局的漩涡中间,她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弄权者,命里注定她必定是一个悲剧人物。
首先,她虽然有高明的政治手段,但她不明世界大势,缺乏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治国方略,因此她的政治活动只能局限于宫廷里的争权夺利,而不可能把处于危境中的国家引向顺应世界潮流、走向富强的轨道。
其次,作为列强环伺的小柄执政者,她虽然感到危机四伏,但她始终未能找到使国家摆脱困境的办法。她不具备这种政治家的胆识。她所能找到的办法,仍是延袭千百年的“事大主义”。在中国尚存强大表相时,她全力依赖宗主国,无论内政还是外交。当中国同日本在朝鲜的对抗渐处劣势时,她便转把希望寄托于俄国,企图以俄制日,其结果终于引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