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2)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解缙人京奏事,正遇成祖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高炽而返。于是朱高煦又乘机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祖为此震怒。当时解缙已同检讨王到广东去了,一路上,他俩看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便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引水灌田。疏上,成祖愈怒,诏令将解缙逮捕入狱。缙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并株连多人。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公元1415年2月22日),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成祖看到有解缙的名字问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缙犹在耶?”纲一贯草营人命,深为解缙憎恨。因此,他怕成祖赦免和启用解缙,便赶回狱中,假意置酒祝贺,将缙灌醉,活埋于雪中而死。那时,解缙才47岁。解缙被害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子、儿女、宗族都流放到辽东。
  解缙在朝时,以贤德论主切好就说好,坏就说坏,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成祖曾把朝廷大臣的名单给他,命他“疏其短长”解缙一一写出:“天资厚重,中无定见。夏原吉有德量,不远小人。刘情有才干,不知顾义。郑赐可谓君子,颇短于才。李至刚诞而附势,虽才不端。黄福秉心易直,颇有执守。陈瑛刻于用法,尚能持廉。宋礼直憨而苛,人怨不恤。陈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宾薄书之才,理偿之心。”祖将奏疏交给太子朱高炽,朱高炽又询问尹昌隆、王汝玉两人情况,解缙即刻回答说:“君子,而量不宏;汝玉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仁宗即位,拿出解缙的奏疏给首辅杨士奇说:“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称赞解缙的文章雄劲奇古,新意叠出,可与司马迂、韩愈等人媲美。因此,下诏把解缙的妻子、儿女、宗族赦归吉水。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八月,赦还所抄家产。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为解缙平反昭雪,恢复官职,赠朝议大夫,溢文毅。
  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亲自主持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明成祖即位不久,命解缙编纂《文献大成》,企图把历代文献分门别类地搜集起来,但由于人手少,时间仓促,一年成书,成祖阅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过于简略,不符合他的原意,于是决定增派太子少师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等协同解缙为监修官,又征召二千多人参加编专毒、较订、录写、绘图、圈点等工作,重新进行编寨。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这部大类书终于编成,取名为《永乐大典》。全书共有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共3亿7千万字左右,“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成祖《永乐大典》序言)辑入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北剧、南戏、平话、医学、工技、农艺、志乘等各类著作七八千种,按《洪武正韵》的韵目排列次序。这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在世界文化史上,《永乐大典》被誉为编纂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百科全书。
  解缙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书法、散文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才气横溢,下笔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诗,现存诗五百余首。他的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长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他的著作有《白云稿》、《东山集》、《太平奏疏》等。现在留存下来的有《解文毅公集》十六卷及《春雨杂述》一卷、《古今烈女传》三卷。后人对他一生的评价是:“节千秋壮,文章百代尊。”邹元标《解春雨学士旧墓》。
  忠谏直言的江南才子——解缙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流传了500多年的著名楹联,出自明代翰林学士、《永乐大典》的总编纂解缙笔下。要论根底,解缙侍奉过三代皇上,朱元璋曾经亲口对解说:“朕与你义如君臣,恩犹父子,你对我有什么谏言应当言无不尽才是啊!”要论经纶,解缙曾经领导3千多文人以3年时间,完成了3亿7千多万字,卷帙达2万多(大部分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焚毁,现在全世界各大图书馆存书加起来只有八百卷)的宏大类书《永乐大典》。然而这位既有最强大靠山,又有满腹长才的庙堂伟器却没得好死,只活了47岁。
  朱元璋叫他提意见,解缙果然大冒傻气上万言书,历数朱元璋政令多变,一发火就除根剪蔓进行滥杀,小人趋媚,贤者远避,贪婪者得计,廉洁者受刑,吏部无贤否之分,刑部无枉直之判……《孟子》里早有“知识分子不是东西论”:“士,诚小人也。”但有人对朱元璋解释这句经典论断时却说:“士诚,小人也!”(《闲中古今录》)以此嘲笑政治对手张士诚。解缙还向朱元璋上书《太平十策》,切中要害,惹得明太祖老大不高兴,解终于被罢官。8年之后建文帝时又出仕;等朱棣夺了侄儿的皇位,迁都到北京时,解缙又得到重用。
  可是,解缙对“皇帝心理学”一窍不通,这是最大最可怕的“腹中空”;对“官场关系学”尚未入门,这更是遭人嫉恨动摇官基的薄弱环节——“根底浅”。朱元璋叫你直言切谏,你没想想,不用说老天的儿子——天子,即令是平头百姓,有几个是闻过则喜的?你明知朱元璋喜怒无常,滥杀忠良,却偏要去显显愚忠,触犯逆鳞,你这不是找死吗?几经折腾,受到第三个皇帝的重用,让你当《永乐大典》的总编辑,老老实实编你的书得了,你偏要介入最高层的权力斗争,终于被二太子构陷,锒铛入狱,在锦衣卫(皇上的特务机关)被打得体无完肤死去活来,被无辜关押了5年,叫你尝尝“言者无罪”是什么味道。
  官场如戏场。这一点,解缙根本不懂。对同僚大臣十有八九,他都如实品评。说某人诞而附势,虽有才而行不端;某人可算君子,却短于才华;某人是薄书之才,驵侩(牲畜交易经纪人)之心;某人有德望,但不疏远小人。然而这些被他藐视的人,恰恰都是一二品大员。他们听到解缙的评论,能不嫉恨么?有一天,朱棣要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把监狱的囚犯名单给他看看,一下看到“解缙”二字,说了句:“缙犹在耶?”这无异于死刑判决书。纪纲心领神会,回到狱中,将解缙用酒灌醉,扒光衣裳,扔到雪地里,活活冻死了,卒年四十七岁。
上一篇:袁应泰
下一篇:谢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