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家过探先

  过探先(1886—1929),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20年代创办东南大学农科和金陵大学农林科,造就了一批我国早期的农林科技教育人才,还在开创江苏教育团公有林、建立植棉总场和开拓我国棉花育种工作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他积极参与中国科学社和中华农学会的创建工作,是我国现代农业教育和棉花育种事业的开拓者。
  饼探先,1886年(清光绪12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八士桥镇。早年丧父,由母扶养长大。聪慧异常,又能刻苦学习,9岁学完五经,13岁已经焕然成章。当时虽然科举未废,但过探先不溺于章句之学,而独喜科技艺术诸书,尤注意专门学术。22岁(1909年)入上海中等商业学校,后改入苏州英文专修馆,专攻英文,约两年后转入南洋公学。1910年,25岁时考取褒子赔款留美,首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后转入康奈尔大学,专修农学,因其品学兼优,曾被举为该校名誉学会会员。复于此时创办中国科学社,开中国科学组织之先河。29岁时获学士学位后,又以研究育种学的突出成绩,获硕士学位。1915年(民国四年)学成回国。过探先回国后被江苏省当局任命为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在校5年,对校务整顿改革,校内师生奋发向上,校外声誉日隆,外省昂笈来学者接踵而至。1915年冬他发起创设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为全省教育之基产,中国近代大规模造林自此肇始。1916年,过探先奉命筹备省立第一造林场,今之南京中山陵园即其一区。1917年初发起成立中华农学会,并将中国科学社由海外迁回南京,设临时办事处于三牌楼过探先寓所,苦心孤诣,独自撑持。1919年,过探先应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聘,主持棉花育种事宜,遂辞去江苏一农校长,于南京洪武门外开辟植棉总场,输入新种,改良栽培,选出首批棉花新品种,对我国现代植棉事业之发展是一大推动。1921年南京东南大学农科成立,过探先被聘为该校教授,仍兼长棉产改进事宜,旋又兼任农艺系主任,1923年复兼任农科副主任。1924年再兼任推广系主任,东南大学农科之发展有赖于先生者非浅。1925年过探先辞去东南大学教授职,改任金陵大学农林科主任,4年中金大农科之发展,一日千里,而负盛名于海内外者,同先生之辛勤努力有极为密切之关系。直至1928年过探先社会活动日多,身兼江苏农民银行总经理、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农矿部设计委员、江苏教育林委员、中山陵园设计委员、国府禁烟会委员、江苏农矿厅农林事业推广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社理事、中华农学会干事等等。过探先自美留学回国,一直为振兴我国农业和农业教育而超负荷地工作,由于劳累过度,年仅40而鬓发斑白,形容憔悴,终于积劳成疾,医治无效,1929年3月23日遽然逝世,享年只有43岁。
  过探先先生简历
  1886年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
  1909年 由上海中等商业学校转入南洋公学。
  1910-1915年 考取第二次庚款留美,首入威斯康星大学,后转康奈尔大学,专攻农学,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15-1919年 回国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
  1919-1921年 应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聘,主持棉产改进工作。
  1921-1925年 任东南大学农科教授,兼农艺系主任、农科副主任、推广系主任。
  1925-1929年 任金陵大学农林科主任,兼任江苏省农民银行总经理教育部大学委员会委员、农矿部设计委员、江苏教育林委员、中山陵园计划委员、国府禁烟会委员、江苏农矿厅农林事业推广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社理事、中华农学会干事等职。
  1929年3月23日 因病逝世,享年43岁。
上一篇:僧格林沁
下一篇:刘光第(戊戌六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