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应子胥、伯嚭复仇伐楚的请求,重用孙武为大将,子胥、伯嚭为副将,大举攻楚。吴军溯淮而上,五战五捷,攻入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鞭荆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宫。”楚昭王仓皇逃奔随地(今湖北随州)。这一役,几乎使堂堂楚国陷入绝境,不得不迁都于鄀(今湖北钟祥西北)以避其逼。吴之声威,由此远震中原诸国。楚国势危时,楚臣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大受感动,便派兵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间,在稷地(今河南省桐柏县境)打败了吴兵。
孙武、伍子胥审时度势,看到秦楚联合,吴军不利,便劝吴王以退为进,与秦通好。伯嚭却贪功恃大,自告奋勇地请战:“我军自离开东吴,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如今一遇秦兵,就令班师,未免太胆怯了。臣愿甘当军令,领兵一万,定能杀得秦兵片甲不回。”阖闾赞赏他的勇气,就令他领兵出战。伯嚭率军直驰入敌阵中,结果被一截为三,首尾无法照应。伯嚭大惊,左冲右突,却不得脱。幸亏子胥领兵来救,将他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相传孙武曾恼恨伯嚭刚愎自用,便对子胥说:“伯嚭为人,矜功自任,以后必为吴国祸患,不如乘此兵败,以军令斩之。”子胥却念及伯嚭也是想为国效力,而且在伐楚战役中建有巨功,便奏请吴王赦免了伯韶的丧师之罪。
贪佞为已 受贿通越
当吴王阖庐伐楚入郢之际,他的一个潜在对手越国,则乘吴国后方空虚的良机,发动了“伐吴”战役。历史由此翻到了“吴越之争”的新的一页。
鲍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因为攻楚时相邻的越国常来袭击骚扰,心中恼怒,便下令伐越。越王勾践迎击,双方在欈李(今浙江嘉兴西南)爆发了一场著名决战。勾践先以敢死之士冲击吴军,又以“罪人之行”在阵前“自刭”激励士气,乘势大破吴军。越将灵姑浮以戈击吴王阖庐,伤其大脚趾。阖庐退师,死于离檇李七里之遥的陉地。他的儿子夫差继立为王,任命伯嚭为太宰。太宰,掌管王家内外事务,因为与王室联系紧密,所以很有权势,易受宠信。夫差为报父仇,大力整饬军旅,积极备战。并且派人朝夕立于庭门,每逢夫差出入,就向他发问:“夫差!你忘记越王的杀父之仇了么?”夫差即大声回答:“呵,我怎么敢忘记!”
鲍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见时机成熟,就调遣了全国的军队,以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取太湖水道攻打越国,双方激战于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西山)。吴军耻丧先王,誓死图报,夫差更是亲立船头,秉袍击鼓,全军勇气倍增。恰好北风大起,波涛汹涌,吴军大舰顺流扬帆而下,俱用强弓劲弩,箭如飞蝗。越兵迎风,无法抵敌,大败而走。逼得越王勾践仅以五千甲兵固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越之危亡已系于一发。
贝践在万般无奈之中,只能卷甲求和。他派了一位娴于辞令的大夫文种作全权代表,入吴求和,“膝行顿首”而告吴王:“大王您的亡臣勾践,派在下文种转告您之执事:倘能允许讲和,勾践请为您之下臣,妻子作您之下妾。”吴王夫差正在洋洋得意之中,很想就此答应了事。不料侍立一旁的伍子胥却站了出来:“大王!这次打败越师,乃是上天要把越土赐予我吴国呵!千万不可答应讲和!”夫差被伍子胥一语点醒,登时沉下脸来。求和谈判陷入难以缓解之僵局,文种只好还报勾践。
越玉勾践得知求和不成,当即明告臣下,先杀自己妻、子,再烧毁王宫宝器,然后与吴师拼命、“触战以死”!在这危急关头,大夫文种向勾践献谋:“吴国太宰伯嚭,贪财好色,忌功嫉能,与子胥同朝却志趣不合。吴王敬畏子胥而亲信伯嚭。若能私下以财色结其欢心,使其言于吴王,则和议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