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3)

《牡丹亭》文词以典丽著称。《惊梦》的几支曲子一向为人称道,如〔皂罗袍〕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写杜丽娘对春光的欣赏和叹惜,透露了她爱情上的苦闷。又如《寻梦》中的〔懒画眉〕曲:"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睡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写杜丽娘渴望重寻旧梦、获得爱情的欢乐,却用她见到的景物来烘托。这种典丽的曲文用来刻画杜丽娘这样出身官宦人家的小姐的情态是很适合的。不过《牡丹亭》曲文也表现出它的弱点,使用冷僻的典故过多,甚至有晦涩生硬之病。《牡丹亭》的曲文并不纯是典丽,在描写下层人物如农夫、牧童和桑妇时,比较通俗。在宾白的运用上,语言比较精练,也较通俗,在描写陈最良等人物时,尤为出色。还有不少属插科打诨的宾白则常流于庸俗,这也是元代以来戏曲中的一种通病。另外,《牡丹亭》中也有某些在男女情事上堕入恶趣的笔墨。
《牡丹亭》问世后,盛行一时,使许多人为之倾倒。汤显祖的《滕王阁看王有信演〈牡丹亭〉》诗中写道:"愁来一座更衣起,江树沉沉天汉斜。"汤显祖还从朋友处得知有一位娄江的女读者俞二娘断肠而死,他写了《哭娄江女子》诗,其中写道:"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相传《牡丹亭》还使女伶人商小伶伤心而亡,这些都说明《牡丹亭》有着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
《牡丹亭》的出现,又引起了一桩戏曲史上有名的"公案"──删改《牡丹亭》的争论。汤显祖同年进士吕玉绳为了使《牡丹亭》便于用昆腔演唱,按昆腔音律作了改定(一说吕改本实为沈□改本),汤显祖不止一次对吕改本表示异议。他嘱咐宜黄伶人罗章二说:"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做的意趣大不同了。"但后来改本更多,且皆系名人所为,如臧懋循和冯梦龙都曾更定、删削。冯梦龙还把他的删改本改名为《风流梦》。汤显祖和他家乡一带的宜黄腔艺人交往颇多,他所写传奇当是便于用宜黄腔演唱。由于昆腔盛传,近代剧坛流行的《牡丹亭》演出本大抵出于改定本。
  围绕着修改《牡丹亭》的争论,也反映出汤显祖在戏曲创作上首先讲究"意趣神色",不斤斤计较于按字模声的创作主张。他对当时沈□等编纂的曲谱、曲论虽有肯定,但也有批评。他在致吕玉绳的信中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这种观点同他主张文章要有灵性,是一致的。
《邯郸记》和《南柯记》
《邯郸记》共30出。曲词比较朴素。本事据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写卢生一贫如洗,在邯郸道旅舍中遇道士吕洞宾授他一枕,即入梦中。卧枕时旅舍主人方蒸黄粱。卢生在梦中得娶名门女子,中进士,当了20年宰相,封国公,食邑五千户,官加上柱国太师。他的子孙也一齐高升。一梦醒来,黄粱方熟,卢生遂悟破人生,随吕洞宾出家。剧中描写卢生的煊赫声势,较之《枕中记》展开了更多的描绘。对卢生的卑劣手段,如倚仗妻子有钱去贿通官僚勋贵,以及中状元等刻画,更是属于汤显祖的创造。卢生享尽盎贵荣华,在临死之际,还一心思念身后的赠谥和青史留名。作品揭示和批判了封建官僚由发迹到死亡的丑恶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明代官场的黑暗。这里融和着汤显祖在多年仕宦经历中和对社会的观察中所感受到的官场倾轧、科举腐败和官僚奢侈等情况。
《南柯记》共44出,本事据唐代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内写淳于棼酒醉后梦入槐安国(即蚂蚁国) 被招为驸马,和瑶芳公主成婚。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加封左相。他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醒来却是一梦,被契玄禅师度他出家。和《南柯太守传》相比,此剧在描写中更多地揭露了朝廷的骄奢淫逸、文人的奉承献媚等。
《邯郸记》和《南柯记》都通过梦幻写人生,是讽世剧。由于唐人小说中原有人生如梦、富贵如烟的思想,汤显祖本人又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这两部作品也就表现出虚幻的色彩。
《紫箫记》和《紫钗记》
《紫箫记》现存34出,是汤显祖的早期作品。男女主角李益和霍小玉明显来自唐代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但情节不同。它写李益和霍小玉成婚后在游华清宫时失散,后小玉拾到紫玉箫,皇帝遣送他回家。李益得中状元,被派往朔方边境军中任职,两人相互思念。数年后的一个七夕之晚,李益回家,夫妻团圆。全剧文笔□ 丽,人物道白都为四六对句。也有恶趣笔墨。据作者的《紫钗记题词》中说,《紫箫记》未成而"是非蜂起"、"讹言四方",原因据说是作者企图"暗刺时相"。但详细真相不明。
《紫钗记》共53出,系据《紫箫记》改作。作者在情节上改动数处:娼伎身份的霍小玉改为良家女子;经人撮合改为李益由拾钗而识小玉;批判负心汉改为歌颂李益和小玉在爱情上的坚贞,而阻挠他们婚姻的是卢太尉;把黄衫客写成一个与宫廷有密切关系的十分有权势的人物。词藻□丽,但也有疏隽处。《堕钗灯影》写霍小玉和李益相会时又惊又羞又喜的初恋之情,细致传神;《冻卖珠钗》写霍小玉的痴情,相当动人。《折柳阳关》、《玉工伤感》和《怒撒金钱》等出写人物心理,结合氛围衬托,也很成功。
  后世影响及作品刊本
  汤显祖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即使是认为他用韵任意,不讲究曲律的评论家,也几乎无一不称赞《牡丹亭》,如晚于汤显祖20多年的沈德符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又说他"才情自足不朽"。和沈德符同时的戏曲家吕天成推崇汤显祖为"绝代奇才"和"千秋之词匠"。王骥德甚至说,如果汤显祖没有"当置法字无论"和其他弱点,"可令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由于汤显祖的影响,明末出现了一些刻意学习汤显祖、追求文采的剧作家,如阮大铖和孟称舜等,后人因之有玉茗堂派或临川派之说,实际上并不恰切。《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代的《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汤显祖生前就有《玉茗堂文集》刊行。逝世后 5年,韩敬编印《玉茗堂集》。他的作品于明清两代均有刊本,目前通行的是1961年由钱南扬、徐朔方合编的《汤显祖集》,包括诗文和戏曲。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对汤显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汤显祖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市修建了汤显祖墓园、玉茗堂影剧院,影剧院内设有汤显祖纪念室。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在抚州玉茗堂影剧院联合举行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一九九二年,人民政府又筹建汤显祖纪念馆,一九九五年,占地二百亩的汤显祖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遂昌汤显祖纪念馆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于明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593-1598)任遂昌知县。他勤政爱民,兴教办学、劝农耕作、灭虎除害,政绩显著。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几百年来享誉文坛,驰名海外,其主要思想的形成在遂昌县,并与其密不可分。汤显祖纪念馆”位于遂昌县城北街四弄,面积900平方米,由前院、馆舍、后园三部分组成,环境优美,古朴雅致。馆内陈列内容丰富,格调高雅,集中介绍汤显祖生平、在遂昌政绩,以及汤显祖的艺术创作成就。
  在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暨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周育德将“中国汤显祖研究会”的牌匾授予遂昌,这标志着中国汤显祖研究会正式落户遂昌。
  遂昌作为汤显祖主政和《牡丹亭》的酝酿创作之地,一直以来就是中外汤学专家、学者寻访遗迹,搜集史料,进行各种形式研究活动之地。今后,遂昌将积极发挥中国汤显祖研究会落户遂昌的优势,整合海内外汤学资源,推动汤学研究的发展,同时,积极培养县内的汤学人才,使遂昌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学研究中心。
上一篇:汤和
下一篇:汪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