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战争

  明清战争,交战双方为明朝和后金(后改国号为大清,即清朝)。1589年,女真爱新觉罗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1616年建立后金,1644年清兵入关。以明朝为名号的最终政权结束于1683年台湾明郑王朝。在明清战争的过程中有多处地区例如扬州、嘉定、四川、以及广州等广大地区的人民分别被清军、农民军以及明军屠杀。经过四十多年战争,清军制伏明军及农民军势力,压制关内反对者、成功制压中原,取得最终胜利。
  后金崛起
  明朝末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控制局势。万历二年(1574年)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不堪明朝压迫,起兵反明,战败被杀。王杲的儿子阿台得以逃脱,回到古勒城(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阿台的妻子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孙女、父亲塔克世的侄女。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塔克世进城去探望,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今新宾汤图乡)的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指挥下诱阿太开城,攻破古勒寨之后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在败军之中,因仪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努尔哈赤归途中遇到额亦都等人拥戴,有十三副盔甲作为装备。他回到建州之后,派人质问明朝为何杀害其祖、父。明朝归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万历十二年(1584年)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克图伦,尼堪外兰逃到鹅尔浑。1587年努尔哈赤又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努尔哈赤请求辽东总兵李成梁押还尼堪外兰,努尔哈赤处死尼堪外兰。同年,在“建州老营”的废址上建城,该城在1621年后金迁都辽阳后被称为赫图阿拉,即“旧老城”(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二道村)。努尔哈赤在李成梁的扶植下逐渐强大,将女真部落逐一收服。1593年九月,叶赫、辉发、乌拉、哈达(以上为海西女真的“扈伦四部”)、锡伯等九个部落联合攻打努尔哈赤。在古勒山之战努尔哈赤击败九部。1603年努尔哈赤收哈达。1607年收辉发,1613年收乌拉。 万历四十三年(1616年),李成梁去世。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后改称“大清”)。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明朝廷偏袒女真叶赫部等借口,颁布“七大恨”作为反叛的借口,起兵造反。
  周旋辽东
  万历末年辽东遭遇凶年,“流离道路,饿莩相望”,这是努尔哈赤起兵的重点之一。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正月,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努尔哈赤进攻抚顺,守将李永芳不战而降;又克清河,杀守将邹储贤。最关键的战事发生于天命四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爆发的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大败四路明军。
  清兵入塞
  1626年努尔哈赤发动宁远之役,遭明朝大将袁崇焕击败,不久忧愤而卒,其子皇太极继位。1629年皇太极改采绕道长城以入侵北京城,史称己巳之变,崇焕紧急回师,与皇太极对峙于北京广渠门。但皇太极散布了袁崇焕叛国谣言,明思宗大怒,经三司会审,凌迟处死了袁崇焕。
  其后皇太极多番远征蒙古,终于在六年后彻底击败林丹汗,取得了元朝传国玉玺,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即清朝。并且陆续发起五次经长城入侵明朝直隶、山东等地区烧杀劫掠,史称清兵入塞。当时直隶连年灾荒疫疾,民不聊生。
  1639年崇祯帝集结华北明军主力20万人与清军主力24万人进行总决战松锦之战。明军全军覆没,山海关成为明军最后的孤立要塞。
  清兵入关
  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在煤山自缢驾崩,明朝灭亡,是为甲申之变。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不愿投降闯王,陷入了一面抵抗闯军,一边抵抗满人的两面受敌态势,吴最后与多尔衮合作,引清兵进入山海关,于一片石战役击败闯王。李自成率领大顺军退回陕西。清摄政王多尔衮成功迎顺治帝入北京,清朝迁都于此,正式统治中国。多尔衮先派阿济格、吴三桂与多铎、孔有德分陕北、河南二路攻击李自成,李自成最后于湖北灭亡。
  入关战争期间清军、明军及农民军在扬州、江阴、四川与嘉定等地屠杀平民,当中主要元凶有明将领刘泽清、清将领李成栋及大西张献忠等。
上一篇:耿仲明
下一篇: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