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战争(2)


  南明兴衰
  明朝南方的大臣们,意图拥护皇族北伐。经过多次讨论后由凤阳总督马士英与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泽清与刘良佐等将领拥护明思宗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称帝,即弘光帝,南明成立。然而弘光朝因为党争与宦官之乱而混乱分裂。1645年清朝派多铎率大军南下南京,江北四镇各自为营,最后陆续瓦解。清军攻破史可法死守的扬州,弘光帝逃至芜湖被逮,送到北京处死。
  弘光帝死后,鲁王朱以海于浙江绍兴监国;而唐王朱聿键在武装海商集团首领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建福州称帝,即隆武帝。然而这两个南明主要势力互不承认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依靠芝龙之子郑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门。隆武帝屡议出师北伐,然而得不到郑芝龙的支持而终无所成。1646年,清军分别占领浙江与福建,鲁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于汀州逃往江西时被俘而死。郑芝龙向清军投降,由于其子郑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键死后,其弟朱聿??在广州受侍郎苏观生及广东藩司顾元镜拥立称帝,即绍武帝,于同年年底被清将李成栋攻灭。同时间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称帝,即永历帝。
  1646年永历帝获得瞿式耜、张献忠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势力以及福建郑成功势力的支援之下展开反攻。同时各地降清的原明军将领先后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声桓、广东李成栋、广西耿献忠与杨有光率部反正,一时之间南明收服华南各省。然而于同年,清将尚可喜率军再度入侵,先后占领湖南、广东等地。两年后,李定国、孙可望与郑成功发动第二次反攻,其中郑成功一度包围南京。然而,各路明军因为距离互相难以照应,内部又发生孙可望等人的叛变,第二次反攻以节节败退告终。1661年,清军三路攻入云南,永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永历帝最后被缴给吴三桂,三桂将其以弓弦绞死,南明亡。
  此时反清势力只剩夔东十三家军与在金厦的郑成功(史称明郑)。李自成余部在湖南抗清失败后,转移到川、鄂山区进行活动,在夔州府以东地区继续抗清,称为夔东十三家军。1662年清军开始攻打之,到1664年首领李来亨被杀而亡。
  明朝余绪
  三藩之乱
  清初,由于满洲力量不足,因此“以汉制汉”,以汉人降将管理华南:
  吴三桂封平西王(1644年),镇守云南,兼辖贵州、部分四川、湖南
  尚可喜封平南王(1649年),镇守广东、部分广西,子尚之信夺位
  耿仲明封靖南王(1649年),镇守福建,大本营于福州,耿仲明死后,子耿继茂(1651年)、孙耿精忠(1671年)袭封。
  1673年,康熙帝打算撤销三藩,吴三桂率先举兵反叛,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分兵攻陷湖南、四川。耿精忠(耿继茂之子)、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起兵罢黜其父而即位),先后响应于福建和广东,广西孙延龄、陕西王辅臣亦反,台湾奉明朔的延平郡王郑经也率大军十五万登陆福建;吴三桂急派其得力大将左都督王屏藩出兵汉中前往支援;郑蛟麟与王辅臣部在陕西平阳关围歼清将莫洛所率十万余人,莫洛阵亡。清廷的西线战场形势趋于严峻。
  康熙十五年(1676年)起,战场形势开始有利于清军,陕西的王辅臣与清廷对峙三年之后,终于接受康熙的招抚,耿精忠势穷乞降,尚之信也继而降清。吴三桂占领湖南后,未趁王辅臣之响应,溯江北上,坐失战机,而清军则贯注全力,收复湖南大片土地。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兵连克常德、衡州等地。吴军退据武岗、辰龙关。八月,岳乐、喇布等攻破武岗。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克长沙,大将军简亲王喇布收复衡州,傅宏烈等部收桂林,陕甘清军收复汉中、重庆、成都。康熙十九年(1680年),辰龙关破,吴世璠退回昆明。至此湘、蜀、黔、桂等省被清军次第收复。康熙二十年(1681年),云贵总督蔡毓荣、平寇大将军彰泰、赖塔等从蜀、黔、桂三路围昆明,十月赵良栋绿营破昆明,世璠自杀。
  明郑政权
  郑成功在南京之战失败后退回金门、厦门,于1661年率军攻入荷兰东印度公司占据的台湾岛,定都东宁(今台湾台南),史称明郑王朝,不久,郑成功病死。其弟郑世袭与其子郑经发生内哄,爆发了嗣位之争,郑经胜出。即位后,郑经曾参与三藩之乱,率军反攻大陆失利。1681年郑经逝世,权臣冯锡范与宗室郑哲顺发动东宁之变,杀监国郑克臧,改立郑克塽嗣位,明郑国势大衰。1683年,清朝康熙帝命施琅为水师提督进攻台湾。克塽降,明郑亡。
  后记
  明末,鼠疫与旱灾在中国盛行,直隶“一望极目,田地荒凉”,河南“满目榛荒,人丁稀少”。四川经战争兵火更是“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顺治二年,御史刘明瑛称:“比年以来,烽烟不靖赤地千里,由畿南以及山东,比比皆然。”顺治八年和硕端重亲王形容山西:“田地榛芜,生齿雕耗,……其侥幸如故者十不一二”。湖北“横亩皆焦,……村尽逃亡之屋”。顺治八年,江西巡抚夏一鹗称:“膏腴上亩,土结水枯,极目秋原,草深数尺”。
  明末清初之际经鼠疫的大爆发和长年旱灾和饥荒,再加上随后的长期战争,包括明末大规模民变和清军入关,至清初整个中国南北皆成废墟。长年的战争直到顺治末、康熙初年才基本平定下来。康熙帝亲政后,革除弊政,并开始采取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为后来的康雍乾盛世打下了基础。
  明清易代时所爆发的入关战争,满清以12万的兵力入关,袭卷整个华北和华南。清人赵烈文曾表示:“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上一篇:耿仲明
下一篇: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