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自古生活在朝鲜半岛上。近20多年,在朝鲜北部发现古人化石和几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关于朝鲜的最初国家,历来有檀君立国、箕子立国和古朝鲜立国诸说,其中以古朝鲜立国说比较可信。古朝鲜即古代朝鲜,约前5世纪出现在半岛北部。从《汉书·地理志》里记载的“八条”残存法律分析,大概是奴隶制国家。从公元前后到676年新罗统一,半岛上出现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史称三国时代。一般认为三国时代是封建社会(也有奴隶社会说),但奴隶制残余长期存在。高丽王朝是朝鲜史上一个重要王朝,它实行的田柴科制,促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李朝时期中、朝两国人民互相支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取得了王辰卫国战争的胜利,用鲜血谱写一支战斗友谊的颂歌。朝鲜历来注重修史。1145年金富轼根据《旧三国史》、《海东三国史》和中国史籍中记载的朝鲜资料,编成纪传体的《三国史记》,是朝鲜现存最早的史书。13世纪,僧人一然编《三国遗事》,补《三国史记》之不足。李朝初年,郑麟趾主持编成《高丽史》。李朝诸王都有实录,合称《李朝实录》,共1893卷。上述史书,在我国藏书较多的图书馆里都能找到。
古朝鲜
史籍稱古朝鮮人為“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他們遍佈于滿洲、中國東部沿海、長江以北和韓半島。朝鲜半岛具有五千年歷史,最遠可以追遡至檀君建國。但其實早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人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于公元前70萬年,公元前10世纪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進入鐵器時代。朝鲜人原来是生活在亚洲北面大陆的阿尔泰语系各民族,逐渐迁移到朝鲜半岛,从公元前4世纪,在北部形成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史称古朝鲜。半岛南部形成几个部落联盟,沃沮、濊、马韩、辰韩、弁韩。后来马韩统一三韩,称辰国。
檀君朝鮮
相傳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后代檀君王儉于今日的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意思就是“宁静晨曦之国”。檀君统治朝鲜1500年之后退位成为山神。此傳説記載于《三國遺事》之內。
箕子朝鮮
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朝鲜最早是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史称“箕子朝鲜”。根据韓國人的歷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后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后,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做成衝突。這些人后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箕子朝鮮在朝鮮半島統治了近一千年。根據《太原鮮于氏世譜》,朝鮮的鮮于氏源自箕子朝鮮的后人。而他們從箕子開始,一共經歷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滅。出于民族主義原因,目前有部分朝鲜韩国学者对此段历史的存在有一定争议,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
卫氏朝鲜
燕国人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鲜,並成爲箕子朝鮮的宮相。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称“卫氏朝鲜”。
汉四郡与三韓時代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中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在东汉末年,辽东的公孙氏(《三国演义》中有公孙瓒)在乐浪郡南部又设带方郡,南遷的古朝鮮人,包括了卫氏朝鲜的遺民及其他部族在朝鮮半島南部建立了以辰韓、马韩和弁韓为中心的辰国,同时存在伽倻等小柄。
三国时代
由于汉朝解体,无力北顾,前1世纪中叶,辰国开始解体。新罗、百济日渐强盛,公元4世纪,朝鲜形成 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在公元前后(《三国史记》记载在公元前一世纪中),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三大政权:新罗(前57年-935年)、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在半岛南端还有伽倻等政权。各国互相攻伐,同时也出现了朝鲜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百济是由马韩部落- -发展起来的,新罗是辰韩中一个小部落形成的。百济依靠中国南朝各代,从中国吸收文化并向日本传播。
关于伽倻/任那日本府
在日本方面,有学者认为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弁韩(今庆尚南道)地区的伽倻等政权是当时日本大和朝廷在朝鲜半岛的殖民地“任那日本府”。半岛三国中的百济为抵御高句丽和新罗的侵攻而接近日本,想借由日本牵制两国。日本则企图利用此一形势在朝鲜半岛建立自己的势力。由此导致了四世纪时大和朝廷出兵新罗,占领弁韩,设置日本府进行统治。
512年,百济遣使要求大和朝廷割让任那四县以补偿被高句丽占领的北部领土。当时的大和朝廷因无力继续统治朝鲜南部地区,不得不答应百济的要求。562年,任那日本府被新罗所灭.而在朝鲜和韩国方面,很多学者否认当时在朝鲜半岛存在日本殖民地任那。相反的,他们认为在日本列岛上存在着许多被百济,伽倻和新罗统治的小柄,在半岛各国相互争雄之时也曾竞相利用其在日本列岛各属国的力量。
日朝韩三国学者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还没有一个可以为各方接受的结论,某一年的微软百科全书即因为此一问题而招致部分韩国学者的抗议。同样的三国关于高句丽“好太王碑”碑文的解读也存在很多争论,甚至有朝鲜学者指好太王碑碑文是旧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伪造的。
高句丽
古朝鲜族的一支貊人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古国。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发兵攻打朝鲜,在朝鲜北部建立乐浪等4郡。高句丽在反对乐浪的斗争中兴起,于公元前32年(西汉元帝建昭2年)建国,创始人名高朱蒙。高句丽与后来在半岛南部立国的新罗、百济形成600多年的对峙局面,史称三国时代。王莽曾向高句丽征调军队,攻打匈奴。高句丽不断向南发展,4世纪初占领乐浪郡。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从此深入半岛北部。598年进犯辽西,被隋军击退。612—614年,隋炀帝三侵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高句丽长期奉行联合新罗反对百济的政策,致使新罗夺取盎庶的汉江流域,经济和军事力量加强。642年大将泉盖苏文发动政变,杀死国王,立王侄为王,自称“莫离支”(相当于唐朝的兵部尚书兼中书令),并改变政策,联合百济反对新罗。新罗向唐求援。660年新罗和唐朝联军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唐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直接统治原高句丽和百济地方。关于高句丽以及新罗、百济的社会性质,在朝鲜和我国史学界历来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种说法,至今没有定论。
百济
古朝鲜族的韩人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建立的古国。公元前18年(西汉成帝鸿佳三年),高句丽王朱蒙次子温祚,率部南下至富庶的汉江流域,百姓悦乐,故取柄名百济,定都于慰礼城(汉城)。由于高句丽长期奉行联合新罗反对百济的政策,百济迫于压力一再南迁都城。475年高句丽攻陷汉城,被迫迁都熊津(忠清南道的公州);538年再迁泗沘(扶余),并一度改国号为南扶余。7世纪中叶,高句丽改变政策,联合百济反对新罗。新罗向唐求援,双方组成联军,于660年攻灭百济,不久又灭高句丽,三国时代结束。676年,新罗领导的反唐斗争取得巨大胜利,实际统一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
新罗
古朝鲜族的一支韩人在朝鲜半岛东南部建立的古国,又名斯罗、斯卢和新卢。约公元前2世纪,在半岛南部韩人居住的地方形成“三韩”部落联盟,即汉江下游的马韩、洛东江下游的弁韩和庆州一带的辰韩,后来马韩强大,统一三韩、我国史书称“辰国”。公元前后“辰国”瓦解,在其领土上分别形成新罗和百济。传说公元前57年,开国君主朴赫居士,统一六部,称“居西干”(意思是王或贵人)。据学者研究,新罗实际形成国家稍晚,约在2—3世纪。新罗实行贵族民主制,王位由朴、昔、金三姓贵族交互继承,王和高级贵族组成的“和白”会议决定国家大事。起初,高句丽联合新罗反对百济,新罗偏安东南,得到发展。6世纪的智征王、法兴王和真兴王统治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夺取盎庶的汉江流域,日益强大。7世纪中叶,高句丽转而联合百济对付新罗,新罗则向唐朝求援,双方组织联军先后灭掉百济和高句丽。唐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统治高句丽、百济旧地。670年高句丽爆发反唐起义,得到新罗积极支持。几经激战,新罗攻占部分百济、高句丽旧地。 676年安东都护府被迫北迁辽东,新罗实际统一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735年,唐正式承认大同江以南属于新罗。新罗统一结束了半岛的分裂局面,为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古朝鲜
史籍稱古朝鮮人為“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他們遍佈于滿洲、中國東部沿海、長江以北和韓半島。朝鲜半岛具有五千年歷史,最遠可以追遡至檀君建國。但其實早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人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于公元前70萬年,公元前10世纪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進入鐵器時代。朝鲜人原来是生活在亚洲北面大陆的阿尔泰语系各民族,逐渐迁移到朝鲜半岛,从公元前4世纪,在北部形成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史称古朝鲜。半岛南部形成几个部落联盟,沃沮、濊、马韩、辰韩、弁韩。后来马韩统一三韩,称辰国。
檀君朝鮮
相傳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后代檀君王儉于今日的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意思就是“宁静晨曦之国”。檀君统治朝鲜1500年之后退位成为山神。此傳説記載于《三國遺事》之內。
箕子朝鮮
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朝鲜最早是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史称“箕子朝鲜”。根据韓國人的歷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后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后,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做成衝突。這些人后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箕子朝鮮在朝鮮半島統治了近一千年。根據《太原鮮于氏世譜》,朝鮮的鮮于氏源自箕子朝鮮的后人。而他們從箕子開始,一共經歷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滅。出于民族主義原因,目前有部分朝鲜韩国学者对此段历史的存在有一定争议,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
卫氏朝鲜
燕国人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鲜,並成爲箕子朝鮮的宮相。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称“卫氏朝鲜”。
汉四郡与三韓時代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中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在东汉末年,辽东的公孙氏(《三国演义》中有公孙瓒)在乐浪郡南部又设带方郡,南遷的古朝鮮人,包括了卫氏朝鲜的遺民及其他部族在朝鮮半島南部建立了以辰韓、马韩和弁韓为中心的辰国,同时存在伽倻等小柄。
三国时代
由于汉朝解体,无力北顾,前1世纪中叶,辰国开始解体。新罗、百济日渐强盛,公元4世纪,朝鲜形成 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在公元前后(《三国史记》记载在公元前一世纪中),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三大政权:新罗(前57年-935年)、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在半岛南端还有伽倻等政权。各国互相攻伐,同时也出现了朝鲜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百济是由马韩部落- -发展起来的,新罗是辰韩中一个小部落形成的。百济依靠中国南朝各代,从中国吸收文化并向日本传播。
关于伽倻/任那日本府
在日本方面,有学者认为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弁韩(今庆尚南道)地区的伽倻等政权是当时日本大和朝廷在朝鲜半岛的殖民地“任那日本府”。半岛三国中的百济为抵御高句丽和新罗的侵攻而接近日本,想借由日本牵制两国。日本则企图利用此一形势在朝鲜半岛建立自己的势力。由此导致了四世纪时大和朝廷出兵新罗,占领弁韩,设置日本府进行统治。
512年,百济遣使要求大和朝廷割让任那四县以补偿被高句丽占领的北部领土。当时的大和朝廷因无力继续统治朝鲜南部地区,不得不答应百济的要求。562年,任那日本府被新罗所灭.而在朝鲜和韩国方面,很多学者否认当时在朝鲜半岛存在日本殖民地任那。相反的,他们认为在日本列岛上存在着许多被百济,伽倻和新罗统治的小柄,在半岛各国相互争雄之时也曾竞相利用其在日本列岛各属国的力量。
日朝韩三国学者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还没有一个可以为各方接受的结论,某一年的微软百科全书即因为此一问题而招致部分韩国学者的抗议。同样的三国关于高句丽“好太王碑”碑文的解读也存在很多争论,甚至有朝鲜学者指好太王碑碑文是旧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伪造的。
高句丽
古朝鲜族的一支貊人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古国。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发兵攻打朝鲜,在朝鲜北部建立乐浪等4郡。高句丽在反对乐浪的斗争中兴起,于公元前32年(西汉元帝建昭2年)建国,创始人名高朱蒙。高句丽与后来在半岛南部立国的新罗、百济形成600多年的对峙局面,史称三国时代。王莽曾向高句丽征调军队,攻打匈奴。高句丽不断向南发展,4世纪初占领乐浪郡。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从此深入半岛北部。598年进犯辽西,被隋军击退。612—614年,隋炀帝三侵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高句丽长期奉行联合新罗反对百济的政策,致使新罗夺取盎庶的汉江流域,经济和军事力量加强。642年大将泉盖苏文发动政变,杀死国王,立王侄为王,自称“莫离支”(相当于唐朝的兵部尚书兼中书令),并改变政策,联合百济反对新罗。新罗向唐求援。660年新罗和唐朝联军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唐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直接统治原高句丽和百济地方。关于高句丽以及新罗、百济的社会性质,在朝鲜和我国史学界历来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种说法,至今没有定论。
百济
古朝鲜族的韩人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建立的古国。公元前18年(西汉成帝鸿佳三年),高句丽王朱蒙次子温祚,率部南下至富庶的汉江流域,百姓悦乐,故取柄名百济,定都于慰礼城(汉城)。由于高句丽长期奉行联合新罗反对百济的政策,百济迫于压力一再南迁都城。475年高句丽攻陷汉城,被迫迁都熊津(忠清南道的公州);538年再迁泗沘(扶余),并一度改国号为南扶余。7世纪中叶,高句丽改变政策,联合百济反对新罗。新罗向唐求援,双方组成联军,于660年攻灭百济,不久又灭高句丽,三国时代结束。676年,新罗领导的反唐斗争取得巨大胜利,实际统一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
新罗
古朝鲜族的一支韩人在朝鲜半岛东南部建立的古国,又名斯罗、斯卢和新卢。约公元前2世纪,在半岛南部韩人居住的地方形成“三韩”部落联盟,即汉江下游的马韩、洛东江下游的弁韩和庆州一带的辰韩,后来马韩强大,统一三韩、我国史书称“辰国”。公元前后“辰国”瓦解,在其领土上分别形成新罗和百济。传说公元前57年,开国君主朴赫居士,统一六部,称“居西干”(意思是王或贵人)。据学者研究,新罗实际形成国家稍晚,约在2—3世纪。新罗实行贵族民主制,王位由朴、昔、金三姓贵族交互继承,王和高级贵族组成的“和白”会议决定国家大事。起初,高句丽联合新罗反对百济,新罗偏安东南,得到发展。6世纪的智征王、法兴王和真兴王统治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夺取盎庶的汉江流域,日益强大。7世纪中叶,高句丽转而联合百济对付新罗,新罗则向唐朝求援,双方组织联军先后灭掉百济和高句丽。唐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统治高句丽、百济旧地。670年高句丽爆发反唐起义,得到新罗积极支持。几经激战,新罗攻占部分百济、高句丽旧地。 676年安东都护府被迫北迁辽东,新罗实际统一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735年,唐正式承认大同江以南属于新罗。新罗统一结束了半岛的分裂局面,为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