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3)

  研究世界各类宪法
  毛泽东的目光是远大的。他在领导起草宪法时,特别注意广泛研究世界各类宪法。毛泽东去杭州,随身带了各国各类许多宪法的本子,他与起草小组的成员,实际上是先开展了一次对各国宪法的认真研究讨论。由于走得匆忙,毛泽东到杭州时,手边资料并不算全,他就陆续打电报,从北京调来一些他要看的外国宪法本子。毛泽东考虑到,起草宪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事,因此,他到杭州后,给中央拍了一份电报,开列了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中央委员,以及民主党派领导人阅读。这个书目中,有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也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还有旧中国政府的宪法。毛泽东还在电报里特别指出,法国的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中较进步较完整的。
  毛泽东为什么要研究各国宪法?他的主要目的,是要吸收各国宪法之所长,为我所用。在各国宪法中,毛泽东首先注意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的宪法。因为中国也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自然要首先学苏联的宪法。在苏联宪法中,毛泽东又特别注意苏联1918年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宪法和1936年的苏联宪法。对这两份宪法,毛泽东研究过多遍,还认真阅读了斯大林关于苏联宪法的报告。同时他还仔细阅读了东欧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毛泽东考虑中国宪法的思路由此展开。他从1918年苏俄宪法中得到启发,决定中国的宪法要在总纲前写上一段序言。
  但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并不是照搬,而是吸取所长。他要制定一部有中国特色的宪法。有中国特色的宪法,一是要适合中国国情,二是要吸收各国宪法的长处。他认为,各国宪法,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都有许多长处,这是人民争取民主权力长期斗争的结果,是人类进步的成就,中国要把它们吸收进来,成为保证中国人民民主权力、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毛泽东特别重视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民主进步因素的研究。他说过这样的话:讲到宪法,资产阶级是先行的,英国、法国、美国都有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们就是在这个时期搞的宪法。对于资产阶级民主,我们不能一笔抹杀,说它在历史上没有地位。但是,现在资产阶级宪法是坏的,是欺骗人的。我们要搞的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不同于资产阶级宪法。我们的宪法,要比资产阶级宪法进步得多,优越得多。
  毛泽东还重视对旧中国政府宪法的研究。经过研究,他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宪法,包括蒋介石搞的宪法,里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毛泽东很重视1911年孙中山搞的《十九信条》和《临时约法》,他说,这些文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毛泽东特别赞赏孙中山搞的这些带宪法性质的文件简明的特点,表示,要吸收这个优点,中国的宪法,也要简明扼要,搞一百条左右就行。
  般出了“四读稿”
  毛泽东领导起草小组夜以继日地工作,搞出来的稿子都经过反复讨论的。经过讨论,不行的,就毙掉重搞。先后毙掉的稿子,有七八个。为了使宪法草稿更成熟,毛泽东还提出,要请语言专家和法律专家当顾问,’帮助把语言和法律条文关。经他提议,起草小组特别请著名语言学家叶圣陶、吕叔湘来,帮助推敲语言文字,请法律专家周鲠生、钱瑞升来帮助推敲法律语言。毛泽东的目的,就是要搞出一个比较完善的宪法草稿。
  这样,从1月9日开始,到2月17日,用了将近40天的时间,搞出了初稿。毛泽东对初稿又进行反复研究,组织起草小组的同志对这个稿子进行通读通改后,于2月24日搞出了“二读稿”。之后,毛泽东和起草小组成员又对“二读稿”进行反复推敲,于2月26日搞出了“三读稿”。接着,毛泽东和起草小组成员又对“三读稿”进行认真讨论,对文字进行反复加工,于3月9日搞出了“四读稿”。毛泽东对“四读稿”比较满意,表示,宪法起草小组的第一阶段工作告一段落了,可以把这个稿子提交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
上一篇:武士敏
下一篇:毛泽东晚年为何偏好悲壮的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