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范宣子轻币
前年,范宣子主持晋国政事,诸侯朝见晋国的贡品很重,郑国人对这件事感到忧虑。这年二月,郑简公去晋国。子产让公孙夏带信给范宣子:“您治理晋国,四邻的诸侯听不到美德,只听到沉重的贡品,我对此感到遗憾,我听说君子治理国和家,不是担心没有财货,而是害怕没有好名声。诸侯的财货聚集在晋国公室,诸侯内部就不一致。如果您把这个作为利己之物,晋国内部就会不和。诸侯内部不和,晋国就会受到损害,晋国的内部不和,您的家就会受到损害。为什么那样糊涂呢!还哪里用得着财货?好名声,是装载德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和家族的基础。有基础才不至于损坏,您不也应该这么做吗?有了德行就快乐,快乐了就能长久。《诗经》说:‘君子之所以欢乐,是因为他是国家和家族的柱石。’这就是有美德吧!‘天帝在你的上面,你不要有二心。’这就是有好名声吧!用宽恕来发扬德行,那么好的名声就自然传布天下,因此远方人会仰慕而来,近处的人也会获得安宁。您宁可让人对您说:‘您确实养活了我’,还是说‘您剥削了我,来养活自己’?大象有了象牙而毁了自己,是因为象牙值钱的缘故。”范宣子听了子产这番道理后很高兴,就减轻了贡品。
这一趟,郑简公朝见晋国是为了贡品太重的缘故,并且请求攻打陈国,郑简公行叩首礼,范宣子辞谢不敢当,公孙夏做相礼说:“由于陈国仗恃大国来欺凌侵害我国,我国的君主因此请求向陈国问罪,岂敢不叩首。”
攻陈
前年冬季,陈哀公会合楚王攻打郑国,在陈军经过的路上,水井被填塞,树木被砍伐,郑国人怨恨他们。前年六月,公孙舍之和子产率领七百辆战车攻打陈国,夜间突然袭击,于是攻进了城。公孙舍之命令军队不要进入陈哀公的宫室,和子产亲自监守着宫门。陈哀公派司马桓子把宗庙的祭器赠送给他们,然后自己穿上丧服,抱着土地神的神主,让他手下男男女女分开排列捆绑着,在朝廷上等待。公孙舍之手拿马僵绳进见陈哀公,再拜叩头,捧着酒杯进献。子产进来,数点俘虏的人数就出去了。郑国人向土地神祝告除灾去邪,司徒归还民众,司马归还兵符,司空归还土地,随后就撤兵回国。
献捷于晋
不久,子产向晋国奉献战利品,穿着军服主持事务。晋国的士庄伯质问陈国的罪过,子产回答说:“从前虞阏父做周朝的陶正,服事我们先王。我们先王嘉奖他能制作器物,于人有利,并且是虞舜的后代,周武王就把长女太姬许配给陈胡公,封他在陈地,作为周朝的三恪。所以陈国是我周朝的后代,到今天还依靠着周朝。陈桓公死后发生动乱,蔡国人想要立蔡女所生的公子为君,我们先君郑庄公奉事陈佗并立了他为君,蔡国人杀死了陈佗。我们又和蔡国人奉事陈厉公,至于陈庄公、陈宣公,都是我们所立的。夏氏发动祸乱杀死了陈灵公,陈成公流离失所,又是我们让他回国的,这是君王知道的。现在陈国忘记了周朝在的大德,丢弃我们的大恩,抛弃我们这个亲戚,倚仗楚国人多,以进逼我国,但是并不能满足,我国因此而有去年请求攻打陈国的报告。没有得到贵国的命令,反却有了陈国进攻我国东门那次战役。在陈军经过的路上,水井被填塞,树木被砍伐。我国非常害怕敌兵压境,给太姬带来羞耻,上天诱导我们的心,启发了我国攻打陈国的念头。陈国知道自己的罪过,在我们这里得到惩罚。因此我们敢于奉献俘虏。”士庄伯说:“为什么侵犯小国?”子产回答说:“先王的命令,只要是罪过所在,就要分别给刑罚。而且从前天子的土地方圆一千里,诸侯的土地方圆一百里,以此递减。现在大国的土地多到方圆几千里,如果没有侵占小国,怎么能到这地步呢?”士庄伯说:“为什么穿上军服?”子产回答说:“我们先君郑武公、郑庄公做周平王、周桓王的卿士。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发布命令,说:‘各人恢复原来的职务。’命令我国先君郑文公穿军服辅佐天子,以接受楚国俘虏献给天子,现在我穿着军服,这是由于不敢废弃天子命令的缘故。”士庄伯已经不能再质问,向正卿中军将赵武回复。赵武说:“他的言辞顺理成章,违背了情理不吉利。”于是就接受郑国奉献的战利品。
孔子说:“古书上说:‘言语用来完成意愿,文采用来完成言语。’不说话,谁知道他的意愿是什么?说话没有文采,不能到达远方。晋国成为霸主,郑国进入陈国,不是善于辞令就不能成功。要谨慎地使用辞令。”
政事问答
前年,前一年被然明预言将要死去的晋国下军佐程郑去世,子产才开始了解然明。子产向然明询问有关施政的方针,然明回答说:“把百姓看成像儿子一样。见到不仁的人,就诛戮他,好像老鹰追赶鸟雀。”子产很高兴,把这些话告诉子太叔,而且说:“以前我见到的只是然明的面貌,现在我了解到他内心甚有见识。”子太叔向子产询问政事,子产说:“政事好像农活,白天黑夜想着它,要想着它的开始又想着要取得好结果。早晨晚上都照想着的去做,所做的不超过所想的,好像农田里有田埂一样,过错就会少一些。”
辞邑
前年三月初一,郑简公赏赐攻入陈国有功劳的人,设享礼招待公孙舍之,赐给他先路和三命车服,然后再赐给他八个城邑;赐给子产次路和再命车服,然后再赐给他六个城邑。子产辞去城邑,说:“从上而下,礼数以二的数目递降,这是规定。下臣的地位在众卿中排第四,而且这是公孙舍之的功劳,下臣不敢受到赏赐的礼仪,请求辞去城邑。”郑简公坚决要给子产,他就接受了三个城邑。公孙挥说:“子产恐怕将要主持政事了。他谦让而不失礼仪。”
释俘
前年,楚康王和秦国人联兵进攻吴国,因听说吴国有了准备,就退而入侵郑国。五月,到达城虞。郑国的皇颉出城和楚军作战,战败被俘。印堇父和皇颉一起留守在城麇,楚国人囚禁了印堇父,把他献给秦国。郑国人在印氏那里拿了财货向秦国请求赎回印堇父,子太叔正做令正,为他们提出请求赎回的话。子产说:“这样是不能得到印堇父的。秦国接受了楚国奉献的俘虏,却在郑国拿财物,不能说合于国家的体统,秦国不会这样做的。如果说‘拜谢君主帮助郑国。如果没有君王的恩惠,楚军恐怕还在我国城下’,这才可以。”子太叔不听,就动身了。秦国人不肯释放印堇父,子太叔把财物改为其他礼品,按照子产的话去说,然后才让印堇父获释。
不御敌
前年,许灵公前去楚国,请求进攻郑国,说:“不发兵,我就不回去了!”这年八月,许灵公死在楚国。楚康王说:“不攻打郑国,怎么能求得诸侯?”冬季的十月,楚康王攻打郑国,郑国人准备抵御。子产说:“晋国将要和楚国讲和了,诸侯将要和睦,楚康王因此才冒昧来这一趟。不如让他称心回去,就容易讲和了。小人的本性,一有空子就凭血气之勇,在祸乱中有所贪图,以满足他的本性而追求虚名,这不符合国家的利益,怎么可以听从?”公孙舍之高兴了,就不抵御敌人,十二月初五,楚军进入南里,拆毁城墙。接着从乐氏渡过洧水,进攻师之梁的城门。放下内城的闸门,俘虏了九个不能进城的郑国人。最后,楚国人渡过汜水回国,安葬了许灵公。
享礼赋诗
前年,郑简公在垂陇设享礼招待赵武,公孙舍之、伯有、公孙夏、子产、子太叔、公孙段、印段跟从郑简公参与享礼。赵武说:“这七位跟从着君主,这是赐给我以光荣。请求诸位都赋诗以完成君主的恩赐,我也可以从这里看到七位的志向。”子产赋《隰桑》这首诗,赵武说:“我请求接受它的最后一章。”享礼结束,赵武告诉叔向说:“伯有将要被杀了!其余的人都是可以传下几世的大夫。公孙舍之也许是最后灭亡的,因为处在上位而不忘记降抑自己。印氏是倒数第二家灭亡的。”
料蔡侯有祸
前年,蔡景侯从晋国回国,路过郑国。郑简公设享礼招待他,蔡景侯表现得不恭敬。子产说:“蔡景侯恐怕不能免于祸难吧!以前经过这里的时候,国君派公孙舍之去到东门外边慰劳他,但是他很骄傲,我本以为他还是会改变的。现在他回来,接受享礼而显得怠惰,这就只能说是他本性如此了。作为小国的国君,事奉大国,反而把怠惰骄傲作为本性,将来能有好死吗?如果蔡景侯遇到于祸难,一定是他儿子造成的结果。他做国君,淫乱而不像做父亲的样子。我听说,像这样的人,经常会遇到儿子来作乱。”
前年,蔡景侯为太子般在楚国娶妻,又和儿媳妇私通。太子杀死了蔡景侯。
入楚国不为坛
前年九月,郑国的子太叔前去晋国,报告说按照在宋国的盟誓将要去楚国朝见。子产辅助郑简公去了楚国,搭了帐篷而不筑坛。外仆说:“从前先大夫辅助先君到四方各国,从没有不筑坛的。从那个时候到今天也都没有改变。现在您不除草就搭起帐篷,恐怕不可以吧!”子产说:“大国君臣去到小国,就筑坛;小国去到大国,随便搭个帐篷就行了,哪里用得着筑坛?我听说过:大国君臣去到小国有五种好处:赦免它的罪过,原谅它的失误,救助它的灾难,赞赏它的德行和刑法。教导它所想不到的地方,小国不困乏,想念和顺服大国,好像回家一样,因此筑坛来表扬它的功德,公开告诉后代的人,不要怠情于修德业。小国去到大国有五种坏处:向小国掩饰它的罪过,请求得到它所缺乏的东西,要求小国奉行它的命令,供给它贡品,服从它的随时发出的命令。不这样,就得加重小国的财礼,用来祝贺它的喜事和吊唁它的祸事,这都是小国的祸患,哪里用得着筑坛招来它的祸患?把这些告诉子孙,不要招来祸患就可以了。”
友季札
前年,吴国的公子季札到郑国聘问,与子产一见如故。季札送给子产白绢大带,子产给季札献上麻布衣服,季札对子产说:“郑国的执政者很奢侈,祸难将要来临了,政权必然落到您手中。您执政,要用礼来谨慎地处事。否则,郑国将会败亡。”